近月來失控的防疫保單釀成產險業的誠實危機、信用危機與破產危機,眾多權益受損的消費者嚴厲指責措施不當的保險公司;代表民意的立法委員也很盡職的向金管會質問,要求妥善維護民眾權益,甚至要官員知所進退,連以往很怕被保險局抓缺失開罰,同時也是當事人的保險公司,竟然拿出會議紀錄,宣稱防疫保單是保險局要求賣的[1];導致金管會保險局局長施瓊華似乎成為這波政策檢討的靶心。
被批評的事,其實是應被敬重的事
關於防疫保單之亂,針對保險局的批評大概是:保險局要求業者賣、疫情升高還要業者不能停賣、要求業者的費率必須以台灣當時特低的發病率做計算、放寬理賠標準;而在疫情大爆發後,局長兩手一攤,請保險業者自己想辦法。保險局這些政策的對錯成敗,固然有很大的討論空間,但其動機則一目了然,明確是要為民眾謀福利。
從結果看,防疫保單造成社會紛亂,保險局必然有過失,但其過錯並不在於上述政策。那是去年幫助保險業大賺錢的良政,怎麼到今年疫情爆發,就淪為惡政呢?另個角度看更明顯,如果是保險局強押著業者蠻幹,那產險公司全體應該都遭殃才是,但事實上,產險業還是有幾家完全沒受傷、與受傷不大的公司,這顯示在同一政策下,各公司有不同的應對而產生不同的結果,所以保險局那些措施,應不是造成業者危機的因素。(延伸閱讀:保險公司豪賭防疫保單,全民恐承擔後果!資深業務員:這家公司可能要增資了)
以民眾的角度看,那些政策是要滿足民眾移轉染疫風險的需求,並希望費率要壓低,且理賠要寬鬆,顯然這是一路為民眾利益著想的施政。撇開這些施政的成敗,能夠如此用心為民的保險局長並不多見。這是施局長在疫情期間值得敬重的一件事。
壓下保單借款利率 更是一大亮點
前述保險業者拿出的會議紀錄,內容除了防疫保單之外,還可見到保險局要求業者降低保單借款利率。這件事影響保戶權益很大,多數新聞媒體都有詳細報導,但都漏掉最精彩的情節—為何商業性的保單借款利率(1.28%),可以比有政府補助的勞工紓困貸款利率(1.845%)還低?
故事如下:去年疫情三級警戒,造成許多行業經營困難,政府推出許多補助措施,其中規模較大的是「勞工紓困貸款」,由政府補貼利息,讓勞工享有1.845%的超低借款利率。此時金管會也請壽險業者推出保單優惠借款。110年6月4日時,共有22家壽險業者願意降低借款利率0.5%。當時保單貸款利率大約4%至7%,降低借款利率0.5%,即利率降至約3.5%至6.5%[2]。這不是優惠,只是少剝削一點點,理由下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