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據有機農業研究機構(Research Institute of Organic Agriculture, FiBL)2017年發表的全球有機農業統計年報指出,過去幾年全球的有機農業持續朝正面發展,包括消費者的需求增加(成長幅度高達14.7%),從事有機耕作的國家數更是上升至179個,直至2015年底,全球有機種植面積達到5090萬公頃,全球有機食品市場產值更達到750億歐元(約2兆4949億台幣)。
且美國、德國、法國等主要市場均呈現兩位數增長全球投入有機生產的人數更在2015年達到約240萬人,創下歷史高峰。亞洲的有機生產者佔了全球投入有機生產的35%。從這些數字我們可以理解,有機絕對是全球未來發展的趨勢。
至於台灣投入有機農業的規模如何?農委會農糧署統計至2017年3月,全台農戶約77萬戶,有機農戶為2969戶,占所有農戶的0.3%。台灣地區耕地面積為79萬公頃,作物種植面積為71萬9千公頃。 有機耕種面積6939公頃,占總耕地面積的0.8%。依據英國有機監控公司(Organic Monitor)的報告估計台灣2013年有機食品產值約46.8億元,占2013年食品業產值約6533億元之0.71%,可見台灣有機市場仍有發展潛力。
根據聯合國有機標準(Codex Alimentarius)定義,有機農業是一種促進及加強農業生態系健康的整體系統管理方法,包括增加生物多樣性、促進生物循環、以及提升土壤生物活性。其管理作業應著重利用農場內部資源及物質以及適合當地區域環境條件的管理措施。有機農業生產系統中應採用栽培、生物及機械方法,並排除化學合成物質的使用。
但有別於聯合國定義,台灣農委會的《有機農產品管理作業要點》卻說明,有機農業為一種遵守自然資源循環永續利用原則,「不允許使用化學合成物質」,強調水土資源保育與生態平衡之管理系統,並達到生產自然安全農產品目標之農業。而此可見,台灣關於有機農業的定義,在生產方法部分,大致符合重視生態及永續的原則,但相較國際對有機農業定義所提及的「著重農場內部資源之循環與利用,使農場外來物質的使用降到最低」,台灣則缺乏此重要原則。
在台灣,有機原料達 95% 以上的產品才能標示為有機。但各國有機制度的政策卻不同,以目前有機市場成長最快的美國及歐盟國家有機制度做為參考。
美國的有機食品標籤可分為以下四種:(1)「100% ORGANIC」完全有機食品、(2)「ORGANIC」有機率達95%以上,上述兩種有機率100%和95%以上的有機食品,可以貼綠色的「USDA ORGANIC」標籤。另外,(3)「MADE WITH ORGANIC INGEDIENTS」有機率達70%、(4)「CONTAING ORGANIC INGREDIENTS」,含70%以下的有機成分及材料,此兩種,不得貼有機標籤,但可列表顯示有機成分及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