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的「有機」跟國外不一樣?這種「超保守」的標示法,可能不一定有好影響…

2018-05-20 08:30

? 人氣

歐盟在產品標示規定方面,初級產品的原料皆必須完全符合有機標準,方可使用有機標示;有機加工食品則有兩種標示標準:(1)農業原料中95%以上為有機生產者,視為有機產品,可於產品上使用有機標示;(2)農業原料中70~95%為有機生產者,僅可於產品成分清單或成分說明中標出有機原料名稱,產品名稱或廣告資訊上只可標示為「X%的農業原料為有機生產」,不可直接於包裝或產品名稱上標示為「有機」。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而在2012年歐盟和美國共同宣布,歐盟和美國的有機農業和有機食品互相承認認證。我們也可以看到,歐盟和美國允許在成分說明中標明有機農產配料所佔的比重,而不限於一定要達到高比例95%以上的有機原料,才可以標示為有機。另外,生產過程也被明確規範,尤其是生產過程中所使用的資材,如有機肥料、有機農藥或生產器具等,都有明確的使用原則。台灣雖然也有對允許使用與禁止使用之物質,訂定容許使用的正面清單,但相較於各國的規定,使用條件與容許量較不明確。

其中,美國的「國家清單」( National List )是各國間定義最詳盡的正反使用清單,美國特別成立美國國家有機標準委員會,專門審視資材物質的使用以及更新清單。並專設網站,對照國家清單列表物質的通用名稱,特別整理出商品名列表,以利有機加工業者比對查詢,取得可用的資材。

(圖/食力foodNEXT提供)
(圖/食力foodNEXT提供)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許輔、黃鵬、楊大吉〈我國與各國有機加工產業之發展策略〉的研究報告中,也指出有不少國家依據產品中有機成份的比例高低,訂定多種產品區分的做法 。除了美國及歐盟,澳洲也將有機產品分為「 100% 有機」、「有機」、「有機原料製造」、有機原料低於70%、轉型期及體積超過70%為水等6級產品。中國方面則是將產品區分為有機與有機轉型期產品(有機轉換),再依有機原料成份百分比區分為不低於95% 、介於70~ 95% 間,以及低於 70% ,各自訂有標示規則。而台灣對有機農產品的分級及標示,採較保守的做法,並未針對含 95% 有機原料以下的產品,訂定分級標準,也不容許其他未驗證之加工品標示採用有機原料。報告中認為是受限於有機消費者團體之意念與堅持。

至於日本,根據農糧署林傳琦的研究報告顯示,雖然日本與台灣法規一樣規定,有機原料需達 95% 以上,並經由政府登錄之驗證機構辦理驗證合格,才能標示為「有機」之農產品。但相較於台灣進入有機耕作的高門檻,是從耕地就嚴格限制土壤重金屬不得超過有機規範,日本對環境(土壤、灌溉用水)及有機農產品之抽驗,僅供其施行自然農法或有機栽培對整體環境改善之參考,而非管控手段,政策上屬於較開放式的鼓勵轉作有機,認為唯有從源頭做起,確實管理從事有機栽培之整個生產過程,方可落實其對有機農產品之保障。

根據各國經驗顯示,若能開放其他有機農產品的等級,例如容許70~95%有機原料之加工品驗證後,可標示其原料是採用有機農產品,將有機會增加台灣市場對於有機原料的需求量與使用量,亦能夠促進有機加工產業的蓬勃發展。因此,〈我國與各國有機加工產業之發展策略〉一文也特別強調,未來對於有機農產加工品分級制度之可行性,應納入修法之參考。

(圖/食力foodNEXT提供)
(圖/食力foodNEXT提供)

文/林怡均

本文、圖經授權轉載自食力foodNEXT(原標題:沒到百分百,別說你最有機?台灣有機跟國外不一樣!)

責任編輯/趙元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