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間產太平洋藍鰭鮪魚捕獲量遭瞞報,燒津漁港職員偷盜鰹魚,熊本蛤蜊產地造假。從2021年秋開始,幾起動搖日本漁業根基的不法事件相繼被曝。對此,筆者敲響警鐘:要想保住日本產海產品的品牌價值,有必要儘快制定嚴格的水產資源管理法規。
近年來,儘管秋刀魚、鮭魚等捕獲量少的情況突出,日本的專屬經濟區(EEZ)仍被認為是「世界上生物多樣性極高的海域」(水產廳),擁有豐富的海洋資源。然而,2021年秋以來,幾起重大的不法事件相繼被曝光,涉及的都是日本引以為豪的魚貝類產品。包括大間瞞報鮪魚捕獲量事件等在內,疫情之下曝出的這幾起醜聞在首都圈廚房豐洲市場(位於東京都江東區)也引發了混亂並不斷擴大。有專家認為,不僅對漁業相關人員,對流通環節也應實施嚴格的管理,這一點必不可少。(延伸閱讀:吃魩仔魚是罪過嗎?專家解釋:它不是「數百種魚類的幼苗」,但要避免過度捕撈)
鮪魚捕撈配額增加,青森大間卻被曝瞞報捕獲量
堪稱最高品質的青森縣大間產太平洋藍鰭鮪魚被曝瞞報捕獲量。據日本政府相關人士介紹,2021年11月,未上報漁業協同組合(下稱「漁協」)就私自出貨的鮪魚超過了10噸,而這「或許只是冰山一角」。
太平洋藍鰭鮪魚實行全球配額管理,由中西部太平洋漁業委員會(WCPFC)在資源評估的基礎上決定總可捕撈量(TAC),並分配給各個國家。據水產廳介紹,青森縣當年度(2021年4月~2022年3月)的捕撈配額為543噸大型魚(30公斤以上),大間漁協獲得其中253噸配額,占到近一半。
就在2021年12月,WCPFC剛剛決定,在2021年度的基礎上,2022年度到2024年度大型太平洋藍鰭鮪魚的捕撈配額增加15%。這是增加配額的提案首次獲批,其原因是各國認為資源恢復取得了進展。日本卻在此時被曝無視資源管理體制,瞞報漁獲量,這難免會遭到國際上的批評。
而日本對瞞報漁獲量的追責力度很有限。漁獲資料是由漁業從業人員上報給漁協,經縣政府匯總後上報給國家的。即使瞞報導致該縣配額超出,也只是「等下一年分配的時候扣除超額的部分」(水產廳),處理得非常寬鬆。
日本《漁業法》規定,對於「未向所屬漁協等報告,或進行虛假報告者」,處6個月以下徒刑或30萬日圓以下罰款。但青森縣政府工作人員稱,截至3月18日,未對大間漁業從業人員適用此規定。該縣水產振興科工作人員表示「今後會指導漁協根據相關法令,準確地報告漁獲量」,儘管如此,掌握整體的實際情況並非易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