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能否或如何解釋愛情?從情感層面上來看,愛是大腦一種持續變化的化學反應。雖然有研究證明,愛情可以持續至婚後數十年;但在現實中,找對的人太難,有時人還是那個人,一切卻變得平淡無奇,甚麼都感覺不到。如果有方法挽回一切…… 英國演化人類學家、Why We Love 作者 Anna Machin 便宣告,愛情藥即將面世。
在英國車特咸科學節(Cheltenham Science Festival)上,Machin 認同現在科學家對大腦化學已有充足瞭解,可以處方某些化學物質,增強一個人找到愛情感覺的能力,或者在一段關係變得棘手時,增加其維持愛情的能力。催產素(oxytocin)、血清素、多巴胺、β-內啡肽(beta-endorphin)這4種大腦中與愛情機制相關的關鍵化學物質,會在一個人墮入愛河時改變人的思想、行為和情緒。催產素有「擁抱荷爾蒙」(cuddle hormone)的別稱,可影響人的社會行為和情感;多巴胺屬於「獎勵」行為的荷爾蒙,令人感覺良好;負責調節行為和情緒的血清素,使人對另一個人著迷;β-內啡肽是天然鴉片麻醉劑,令人對另一個人上癮。
假如從科學角度看待愛情的機制,特意用藥維持愛的感覺,其實類似身體釋出化學物,使自身想跟伴侶在一起。Machin 認為,在演化史中,這些化學物質原本就是用作維持男女溝通。鑑於撫養孩子責任繁重且十分艱難,兩性必須合作,「當兩者要合作時,就有了不對稱的要求。一個想要育兒,另一個基本上想要性」。由於大腦難以處理這種不一致,「演化就帶來了愛。最原始的愛是生物之間的賄賂」。
Machin 認為,吸引力藥理學(pharmacology of attraction)已走在愛情研究的前線,有望在未來五年內,出現用藥物治療夫妻關係。較早前便有論文提出,俗稱搖頭丸的亞甲二氧甲基苯丙胺(MDMA)或因有助於釋放血清素、促進共情心理,可助人們感覺與自己的配偶更親近。科學節上,Machin 還設想能如何運用 MDMA。「對於去酒吧的人來說,MDMA 會讓他們更容易愛上別人。使用者的同理心也會激增,所以能協助那些有婚姻危機的人。」
倫敦帝國學院神經精神藥理學教授 David Nutt 受訪指,雖然部分藥物的潛力評估更接近理論假想,但預計會更快應用搖頭丸。「在 1970 年代時,美國婚姻顧問廣泛採用 MDMA 幫助人們重拾婚姻關係,效果良好。」他認為不久後,MDMA 藥物就可能會獲批准用於治療創傷後壓力症(PTSD),並成為標示外使用(off-label use)的婚姻治療藥。然而,MDMA 在本港等多個地方均屬危險藥物,1985 年,MDMA 在美國也被禁。Machin 表示:「MDMA 還有很多道德問題,可能需要更長時間去探討」。
當然,MDMA 有助釋放的血清素,只是科學家感興趣的化學物質之一。「泰晤士報」引述研究人員說法指,催產素或對人們初期墮入愛河及接近潛在伴侶的階段有幫助。Machin 稱:「催產素現時大受商界企業青睞,因為它可以使人們在約會時變得更加自信,有助他們相愛。未來10年內,人們將會在週末晚上出門前噴催產素到鼻上,再去喝一杯 Prosecco。」劍橋大學神經心理學教授 Barbara Sahakian 接受「泰晤士報」訪問則指:「大腦成像研究清楚表明,當人們看到親人的照片,會激活這些化學系統。催產素和血清素,與社會聯繫、跟他人互動,以及從與他人相處中獲得快樂的願望有關。」
催產素在愛情關係早期階段可能有所幫助,但發展下去,或需要不同的化學物質幫忙。Machin 形容,多巴胺與 β-內啡肽就是「由身體自己產生的海洛英」,「它們像海洛英一樣,讓人上癮,足以支持你的長期關係。這實際上也解釋了為什麼被甩的感覺十分差勁,因為你要戒掉鴉片。」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CUP(原標題:辦離婚手續前,先試試愛情藥)
責任編輯/邱劭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