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本土疫情持續延燒,明明身邊好友陸續確診,自己也開始出典型的新冠症狀,但快篩卻怎麼篩都是陰性,對於不少民眾都有的困擾,台大醫院兒科總醫師蒼藍鴿於YouTube影片中表示,問題在於絕大多數人快篩的方式都是錯誤的,直言按照說明書上深入2公分完全不夠「什麼病毒都挖不到」,才出現偽陰性的的情況。
為何明明有新冠症狀,快篩怎麼驗卻總是陰性?
蒼藍鴿近日在個人YouTube頻道中分享「快篩這樣挖…難怪怎麼驗都陰性」,他指出,快篩深度不夠會大大提高偽陰性機率,因快篩試劑具有高達90%的敏感度及特異性,若本身明明與確診者接觸,又產生典型症狀,快篩卻呈現陰性,直到接受PCR檢測才確認自己是陽性,那就是快篩方法有誤。
蒼藍鴿表示,其實這不能怪大家,他指出市面上某些快篩試劑說明書上寫著「挖2公分就好」,他拿出一根快篩棉棒,以手指一對比2公分極短,無奈「到拇指的深度可以挖出個什麼東西啦?」。他表示快篩原理為偵測抗原,若挖到越多病毒偵測結果就越準確,而病毒最大量通常處於鼻咽處,若只挖2公分可能敏感度連50%都不到。
到底怎樣才是正確又無痛的快篩方法?蒼藍鴿在頻道中親自示範如何無痛快篩,強調千萬不能直接戳進鼻腔,會非常痛,無論本身是否有鼻黏膜狹窄或鼻塞,鼻腔結構正中間相對較窄,因此快篩時記得要「貼住鼻子的底部、慢慢轉進去」。影片中可見,他深戳6公分時直喊「好嗆好嗆」,這是因為人體反射刺激黏膜就會有嗆感,但不會到痛。
除此之外,對於市面上販售的口水快篩,蒼藍鴿則認為,在正確操作下其敏感度與鼻咽快篩不會差太多,但他建議盡量擤「深喉嚨的口水」才會比較準確,口咽部最底部一樣是病毒量較高的位置。
看更多【新冠肺炎疫情】最新報導:https://bit.ly/3aAQ9d6
責任編輯/林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