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有一次上節目時,節目主題是日本與韓國的比較,節目中一個韓國人就說,在台灣會喜歡日本的都是三十歲以上的人,而年輕人才會喜歡韓國。雖然很不想承認,但現在的事實好像就是如此。
其實從各個層面來看都一樣,韓國音樂與電視電影早就攻陷了台灣,以前路上的韓國餐廳就那幾家,現在突然一個個地冒出來。年輕時買衣服的時候,每次說到韓貨就會嫌是沒質感的便宜貨,而現在卻變成了流行的搶手貨。男生已經不再看《Men’s Non-no 》雜誌,都搶著在學權志龍,木村拓哉變成了上一代的傳說。
韓國偶像或歌曲都變成了主流,幾乎每週都有韓國明星的Fan meeting,你隨便問個年輕人有哪些韓國明星,他列出的可能都比問他班上同學有哪些人還詳細;然後再問他日本有哪些明星,他可能也只能勉強擠出AKB48與ARASHI,可能頂多再加一個新垣結衣。你可以怪日本人不爭氣,誰叫他們迂腐又不長進, YouTube 上老是找不到他們的MV,傑尼斯到現在還不准他們家的藝人用社群軟體,這應該也算是這個時代的笑話傳奇。
最簡單可以看到就是,臉書上常常會看到有人PO某某韓團的新歌好好聽,但每次看到日本的,就一定是一九九○年代的那些歌,而且一定會看到「好懷念啊!」「我的青春啊!」這樣的字眼,大概就只剩下這樣的功能而已。
韓劇就更不用說了,從年輕少女到中年婦女都被他們全包,每天都可以看到有人討論韓劇,從《冬季戀歌》開始到現在,就算我沒在看韓劇也都可以喊得出來幾部韓劇,《來自星星的你》《太陽的後裔》《鬼怪》《未生》《信號》《請回答19XX》等,而近幾年的日劇大概也只有《半澤直樹》與《月薪嬌妻》是比較多人知道的,悲慘到極點了。
我記得日劇風潮應該是從《東京愛情故事》開始的,完治和莉香的故事大概是每個五、六年級生最經典的愛情故事,距離現在也已經二十五年以上了,現在會對完治和莉香有反應的應該都是三十五歲以上的人了。你去問三十歲以下的朋友完治和莉香,他們可能會以為你是在講浩子和阿翔。
九○年代的日劇對台灣人來說是個輝煌的年代,三十歲以上的人會對這些日劇如數家珍,每個人都知道《長假》,還會跟著哼出〈LA LA LA SONG 〉;《戀愛世代》的水晶蘋果在當年是最流行的情人禮物,每個女生都想要一個,即使現在看起來真的是俗不可耐。
《一個屋簷下》的福山雅治早就成了天王,《無家可歸的小孩》的安達祐實也早已經離婚又結婚,還是個小孩的媽;《魔女的條件》讓當時大家都在哭喊為什麼我們那時沒那麼正的老師,但可能那時候會更希望有一個像《麻辣教師GTO》那樣的老師。《跟我說愛我》的常盤貴子都不知道去哪裡,《101 次求婚》都已經被中國大陸拍成了電影還是志玲姊姊演的,但我無法接受恰克與飛鳥的〈SAY YES 〉被改成中文版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