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確診到康復,別讓刷牙成為防疫破口!疫情期間口腔清潔請這樣做!

2022-07-05 08:00

? 人氣

口腔是身體的重要門戶,口腔生態失衡,罹患新冠肺炎可能增加重症風險,康復前潔牙環境和方式也可能成為防疫破口。(圖/xframe)

口腔是身體的重要門戶,口腔生態失衡,罹患新冠肺炎可能增加重症風險,康復前潔牙環境和方式也可能成為防疫破口。(圖/xframe)

隨著新冠病毒造成的疫情,民眾出門必戴口罩保護自己不只是規定,也成了一種習慣,但人體的口腔猶如一張隱形口罩,口腔健康與否,在罹患新冠肺炎之後,竟與症狀輕重有密切關係,而這張隱形口罩,卻是最容易被忽略的一環!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病從口入」,研究統計是真的!

事實上,牙周病不只與新冠病毒的風險有關,由於口腔是身體的門戶,已有多項研究證實它與許多疾病相關。

牙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口腔衛生委員會主委黃明裕醫師指出,口腔唾液裡頭的細菌與疾病的細菌是相通的,過去無論是美國還是歐洲的牙周病學會,都找到了牙周病與心臟病、糖尿病、早產或產下體重過輕的嬰兒,近年來也發現與阿茲海默症、心血管疾病,甚至消化性疾病的關聯。

牙周病與肺炎的關聯性,台北市牙醫師公會理事長顏志忠醫師分享2008年《美國老人學期刊》提到的,在療養院的患者,如果有良好的口腔照顧,能維持口腔生態平衡的話,可以減少10%肺炎死亡的機率。

然而從確診到康復,刷牙還要這樣做才能防堵防疫破口

疫情確診居家隔離的民眾大增,做好口腔的照護不只能減少病毒量,這些潔牙的工具或清潔動作,往往也可能是傳播給同住者的破口!當你自己確診,或家有確診者,以下幾點都做到了嗎?

疫情期間口腔清潔注意事項。(表/風傳媒整理)
疫情期間口腔清潔注意事項。(表/風傳媒整理)

近來網路傳確診者康復之後,建議丟掉牙刷換新的牙刷,醫師表示確實這樣做比較安全,但須注意不要隨意丟棄。黃明裕醫師提醒,Omicron病毒存活時間長,網傳擔心牙刷不丟造成二次確診的比例雖然不高,但殘留的病毒可能會殃及家人。顏志忠醫師則建議,確診之後也可以使用拋棄式的牙刷和小條的牙膏,也不致康復後丟棄造成浪費。

疫防在家時間長,民眾普遍飲食機會增加、潔牙習慣變差,據國外調查統計,刷牙少於2次,成人與兒童皆占三成以上。(圖/xframe)
疫防在家時間長,民眾普遍飲食機會增加、潔牙習慣變差,據國外調查統計,刷牙少於2次,成人與兒童皆占三成以上。(圖/xframe)

疫情期間,5成以上民眾沒做口腔定期健檢

兩年來的疫情期間,民眾因為不敢到醫院,很多疾病也因此延誤治療,其中,牙科的定期檢查和治療因為必須脫下口罩,看診人數更是大幅減少。「其實牙科的醫護人員會比民眾還害怕。」黃明裕醫師表示,現在各醫院診所牙科的防護都做得很完善,像他自己的院所,都是單獨空間,每個病人一看完就會進行徹底的消毒,「但如果真的相當擔心而不敢就診,至少在居家期間更要做好口腔照護。」

然而,事實上的風險不僅如此,黃明裕醫師提到,根據國外的調查,防疫在家時間變長,反而飲食的機會提高,潔牙習慣卻變差,像是「刷牙少於2次」,成人占31%,兒童則占35%;而「成人忘了刷牙」的時機,早上沒刷牙占21%,睡前沒刷牙則占23%;尤有甚者,69%的家長放任小孩睡前吃甜食、53%的家長告訴小孩不需刷牙可直接睡覺、31%的成人增加吃零食、甜點的頻率,另外超過一半的成人因疫情考量,沒做口腔定期健檢。

正確刷牙,頻率與時間長度最重要

一般在口腔衛教中,都會告訴民眾早、晚各刷一次牙,但疫情期間的特別照護,顏志忠醫師建議,不管是不是疫情期間,平時最好養成「吃完東西就刷牙」的習慣,而且一次要刷15分鐘。「這個時間大家可能會覺得有點久。」顏志忠醫師解釋,口腔中的牙結石,最具毒性的就是牙菌斑,它是可以透過刷牙去除的,但如果經過36小時沒有清掉,就會轉化成結石,那就非刷牙可去除,所以勤刷牙的好習慣,便是在減少口腔的細菌量。

疫情趨穩但防疫仍不能掉以輕心,暑假來臨孩童在家時間變長,家人外出仍有帶回病毒而不自知的疑慮,為避免家人暴露染疫風險下,居家環境乃至使用浴室及刷牙方式,都可超前部署,口罩下的口腔是人體防衛重要門戶,除了維持日常應有的口腔保健,也別讓每天的刷牙動作成為無形的防疫破口

#口腔生態平衡   #從確診到康復  #防疫破口   #居家口腔照護  #牙周病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