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爾茨接下外交部長後,積極的為這個八百萬人口的小國家,在國際舞臺上開拓路線。他的目標很明確,除了承繼奧地利的外交傳統,走親歐路線,還要壯大奧地利的外交勢力。庫爾茨不斷的在各個國家之間周旋,他的團隊也多次成功的說服彼此仇恨的國家或政權來到維也納,一起坐下來討論解決之道。
庫爾茨在聯合國上百位外交部長面前的第一場演說,就大方承認自己是外交上的新手:
「我應該是在場唯一沒超過三十歲的。冷戰鐵幕落下時,我才三歲。我無法提供人生社會經驗,但是我能提供的是年輕世代的見解。」
看完這場演講時,一位外交部的朋友,眼眶泛淚的告訴我:「這輩子第一次覺得,身為奧地利人好驕傲!」我能了解她的心情,國小人口少,奧地利人或多或少是有點自卑成分在的。當一名這麼積極的外交部長出現,在國際上為自己的國家打拚,利用各種機會,持續的讓奧地利「被看到」,受到國際媒體矚目,真的讓人感到無比振奮!
庫爾茨在擔任外交部長的這幾年,面對全歐難民政策的態度十分強硬,博得國際媒體眾多版面,在國內外也造成正反兩極的議論。他以三十歲的年紀成為保守派「人民黨」的黨主席,率領其黨投入二○一七年的奧地利國會大選,打出年輕有為的形象牌,也以不少偏激的言論吸引了游離選民的注目,最後大獲全勝,並於年底成為奧地利總理,而無黨籍的自由記者卡琳.克耐瑟兒(Karin Kneissl)則接任外交部長的職位。
克耐瑟兒是歐洲最著名的中東情勢與全球能源政治專家之一,她寫的中東情勢分析,冷靜犀利、不卑不亢,也充滿對世界的關懷。我在多年前開始為德文網路媒體撰稿,曾為一個奧地利的女權文化活動專訪克耐瑟兒。訪問記者總是叫我感到頭皮發麻,深恐自己寫出的文章會被批評得面目全非。不料,她當時讀完我寫的報導,還特別寫信給我,內容是非常真誠的鼓舞。
克耐瑟兒約五十歲,年輕時也曾經擔任奧地利駐外的外交官,二十多年前,她毅然決然放棄光鮮亮麗的外交官身分,成為一名自由記者和作家,開始在中東與歐洲等多所大學兼職任教,完全靠稿費、演講、不定時的授課薪資維生。在多次近距離接觸後,深深被她的才識與見廣折服。我第一次上奧地利全國訪談節目前非常緊張,跑去跟克耐瑟兒求救,她還非常有耐心的教我如何應對媒體,也毫不吝嗇的把自己的小撇步傳授給我。
在歐洲這幾年的難民潮中,她也成為敘利亞難民的寄養家庭。因為擁有多年往返中東的經驗,克耐瑟兒對於難民潮有許多獨特的看法,也對歐洲難民政策提出強烈的質疑和批判,克耐瑟兒不僅對國際局勢有深刻的了解,也能夠流利的說七國語言,其中包含阿拉伯文與希伯來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