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這家公司經營很好,股價必定上漲!面對高通膨時代,股神巴菲特給投資人6個理財建議

2022-10-23 09:30

? 人氣

股神巴菲特提醒:卓越的公司遭遇不尋常的狀況,導致股價被錯估,而這時候就是投資的最好機會(圖/Goodread Bio@ flickr)

股神巴菲特提醒:卓越的公司遭遇不尋常的狀況,導致股價被錯估,而這時候就是投資的最好機會(圖/Goodread Bio@ flickr)

盈餘,或是期望未來有盈餘,賦予股票價值:「我喜歡投資報酬率高,而且很可能繼續高盈餘的股票。例如,我們上次購買可口可樂,當時本益比大約二十三。以我們的買價跟今天的盈餘相比,本益比大約是五。這真的是資本利用、資本報酬與未來資本利得,跟今天購買價格的互動。」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如果這家公司經營很好,股價最後會上漲。」

巴菲特解釋購買盈餘高的股票,是對抗通貨膨脹的避險工具:「引起通貨膨脹的金融條件,是獲利高的企業需要相對較少的借貸資本,通常這些企業的信用也是最好,這是很諷刺的事。但是獲利能力總是落後,而且永遠不夠。比起十年前,借貸銀行更加了解這問題,因此比較不願意借錢給渴望資金而獲利能力又低的企業,以免他們利用財務槓桿將自己拱上天。」

巴菲特在討論所羅門公司的業務方向時指出,一季的財務結果是無法看出盈餘的趨勢:「只要一年的投資報酬率能夠達到一五%,就不必擔心一季的結果如何。」

1.向前看,不要向後看

「退休基金的經理人做投資決策時,眼睛老是看著照後鏡。這種打最後一仗的方法,過去已經證明代價太高,現在也很可能一樣代價很高。」

「當然,今天的投資人並不是從昨天的成長中獲得利益。」

2.規避風險

作家提摩西.維克(Timothy Vick)解釋說:「華倫總是設法將他的損失降低到零,有人說巴菲特是偉大的選股專家,我認為他是非常懂得規避不良投資。」

「我很重視確定性⋯⋯,如果注重確定性,風險因素這整個概念,對我來說就沒有任何意義。不注重確定性,風險就會很大。但是買價低於股票價值,就不會有風險。」

巴菲特經常以《華盛頓郵報》作為無風險投資的案例。一九七三年,郵報的市場價值為八千萬美元,而且公司沒有負債:「如果你問這個行業的任何人,郵報的資產值多少,他們會說四億美元上下。

就算是半夜兩點,你在大西洋中間,如果有這樣的拍賣會,你也會派人參加競標。

而且郵報由誠實又有能力的人經營,經營者擁有相當多的公司股份。這是非常安全的交易,就算將我全部的財產放進去,我也不會感到憂慮,一點都不會。」

「風險來自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

保險業做的就是承擔風險,有時候還得承擔「大災害」,尤其是再保業務。巴菲特的保險集團承做二○○二年冬季奧運的保險、拳擊手麥克.泰森(Mike Tyson)的壽險,以及許多彩票的保險業務。波克夏公司在二○○一年九月十一日之後,還是繼續承接重大的恐怖攻擊再保的保單。

「當市區發生大地震,或是歐洲遭受冬季暴風雪襲擊,請為我們點起一盞燭光。」

九一一恐怖攻擊世貿中心,造成波克夏海瑟威再保集團損失二十二億美元。二〇〇五年,卡崔那、麗塔與威瑪颶風襲擊美國,保險部門損失二十五億美元,再度遭受嚴重打擊。生存的訣竅就是公司體質要健全,足以承受偶爾發生的重大挫折。雖然二〇〇六年平靜無事,不過對保險公司來說,颶風與氣候因素的事件變得更加麻煩:「二〇〇四年到〇五年恐怖的颶風只是偶爾異常的現象嗎? 或者這些颶風是地球第一次發出警訊,預告二十一世紀的氣候將會跟過去顯著地不同? 如果第二個問題的答案是肯定的話,二〇〇六年的平靜只是短暫的假象,未來將會有一連串的狂風暴雨。這將會對保險業造成震撼。認為颶風最嚴重的就像是卡崔那這一級的人,實在是太天真了。」

承擔計算過的風險與抱持太大的希望,這兩者之間有很大的差別:「很久以前,牛頓提出運動三大定律,真是天才傑作,但是牛頓的天賦並沒有展現在投資上。他在『南海泡沫事件』(Sea South Bubble,譯註:一七二○年英國投資狂潮引發的股價暴漲暴跌事件,泡沫經濟的語源就是出自於此事)虧損嚴重,他後來解釋說:『我能算準天體的運行,卻無法預測人類的瘋狂。』如果牛頓沒有因為虧損而心理受到創傷的話,也許會發現第四運動定律:就投資人整體而言,運動增加則報酬減少。」

3.不要投機賭博

「無論真正的勝率有多麼渺小,以小搏大總是引誘人去投機賭博。所以拉斯維加斯賭場的廣告以及樂透彩券,總是以高額累積獎金作為標題。」

有些期貨市場的產品,根本就像是賭場老闆以賭博斂財:「交易越頻繁,大眾負擔的成本就越高,經紀人賺走的錢也越多。」

如果你在賭場,小心你喝的飲料:「你跟市場上許多笨蛋交手,這就像是大賭場,每個人都開懷痛飲。如果你堅持只喝可樂,就不會有問題。」

格蘭托爾經紀公司(Gruntal & Co.)的馬歇爾.溫伯格(Marshall Weinberg)談到跟巴菲特在曼哈頓午餐,他說:「巴菲特點了客火腿乳酪三明治,覺得很好吃。幾天後,我們再度出去吃午飯。他說:『就去那家餐廳。』我說:『但是我們上次才去過。』

他說:『沒錯,何必冒險換另外一家餐廳? 我們知道這家口味錯不了。』這也是巴菲特選股的態度,他只投資有勝算,不會讓他失望的公司。」

「大家喜歡下星期可能贏得大獎的樂透彩券,更甚於慢慢致富的機會。」

在市場投機是對投資人不忠,對於國家經濟也有負面的影響:「這些工具跟股市其實作用相同,國家不需要太多人在這不重要的工具上投機,經紀人也不應該鼓勵投資人投機。我們需要的投資人與顧問,必須能夠找出長期看好的企業,然後根據這樣的結果做投資。我們需要的是有智慧的投資資本家,而不是善於操縱財務槓桿的賭徒。以理性智慧來運作的資本市場沒有提升,反而因為投機操作而向下沉淪,雖然兩者的運作領域相同,使用的語言也類似,甚至提供服務的人員也是一樣的。」

4.注意不尋常的狀況

「卓越的公司遭遇不尋常的狀況,導致股價被錯估,這時候就是投資的最好機會。」

「只有在退潮的時候,你才會知道誰裸體游泳。」

5.避免負債過高

巴菲特說借錢就像是在方向盤上面綁著一把匕首,直指你的心臟:「總有一天,你會碰到坑洞。」

查理.孟格對於負債也有意見:「華倫與我都不敢將現金全部拿去買股票,將自己的股票抵押給他人,總是有可能造成危機。理想的借貸是短時間之內不會有事情使你心神不寧。」

巴菲特也說,美國貿易赤字不斷地增加,累積的債務由美國資產作保,這是非常危險的:「在我們試圖達成貿易平衡時,我們的財富是我們的詛咒。如果我們不是那麼富裕,商業的現實會限制我們的貿易赤字。不過,因為我們有錢,可以不斷將我們賺來的資產去交換一些小玩意兒的消耗品。我們就像是有錢的地主,現有的收入不夠開銷,只好每年賣些田地維持生活。除非所有田地都賣光了,否則還很快活地過日子。不過,總有一天他們會從地主變成佃農。」

巴菲特對於貿易問題有個解決方法:貨品出口之後,發給同等價值的進口證,憑證才可以進口貨物入美國。出口商可以將進口證賣給進口商。這套買賣或交換進口證的制度將會逐步形成,進口將會永遠等於出口。一九八七年,巴菲特在《華盛頓郵報》專欄版上提出這個計畫,也許是因為這個計畫會提高進口商品價格,減少美國對於外國商品的消耗(美國人的消費超過生產),大家並沒有採納巴菲特的計畫。

6.尋找使人驚嘆不已的交易

撰寫巴菲特投資風格的作家,說他如何評估一家公司今天與未來的現金流量,然後利用合理的利率,再算回到現在的現金流量。有沒有可能巴菲特只是用心算? 也許,似乎沒有他用紙筆計算的跡象:

孟格深呼吸一口,說:「華倫談到這些現金流量⋯⋯我從來沒有看他計算過。」

巴菲特的投資方法,簡單說,可以分成三大項:

1.一般投資:價值被低估的好股票,相當安全。

2.控制投資:波克夏公司能夠控制利益或是完全擁有的公司。有些案例,像是波克

夏海瑟威與蓋可最早擁有的公司,巴菲特逐漸地將這些公司從一般投資轉變成完全擁有。

3.套利或是特殊狀況:因為併購、收購、組織重組、清算、錯估匯率或商品市場等,所出現的機會。

有一次在商業研討會上,巴菲特說:「因為今天晚上我母親不在這裡,我甚至要對各位承認,我以前做過套利。」巴菲特在葛拉漢紐曼公司時學會套利,簡單說,套利就是在一個市場以低價買進,在另一個市場以高價賣出。當一家公司宣稱要以比現在市場價格較高的價格收購另一家公司,巴菲特就進行套利:「一旦有人宣布,我們就尋找套利的交易。我們看他們的宣布內容,我們認為值不值得,必須付出什麼,多久可以進場。我們計算完成收購的可能性。主要是計算,公司的名稱為何沒有什麼差別。」

一九九八年,巴菲特宣布波克夏已經收購一億二千九百七十萬盎司的白銀,相當於全世界地表上存量的三○%。巴菲特從一九九七年七月二十五日開始買進,當天白銀期貨合約是每盎司四.三二美元,是六百五十年來最低價。波克夏的白銀總共花了他六億五千萬美元。一九九八年二月,他宣布購買白銀時,他的投資金額已經增長到八億五千萬美元。

作者介紹|珍娜‧羅渥Janet Lowe

著有暢銷書《比爾蓋茲開講》(Bill Gates Speaks)與《傑克‧威爾許開講》(Jack Welch Speaks)。《新聞週刊》(Newsweek)、《基督教科學箴言報》(Christian Science Monitor)、《洛杉磯時報》(Los Angeles Times)與《舊金山紀事報》(San Francisco Chronicle)都曾經刊載過她的文章。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商周出版 《股神巴菲特:從選股、長期投資到人生最重要的六堂課》(原標題:盈餘)

責任編輯/趙鳳玲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