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飯後一瓶養樂多不會助消化!台灣人常年來4個錯誤迷思,營養師一次破除

2018-07-11 07:20

? 人氣

網路關鍵字搜尋「夜市小吃」、「商圈美食」、「高CP值料理」……不到一秒,琳瑯滿目的推薦文章映入眼簾。「吃」是人生中一大樂事,也是補充生命元氣的重要來源,但你吃對東西了嗎?該如何分辨自己吃下肚的,究竟是營養還是負擔?

隨著營養保健觀念興起,「你應該怎麼吃?」「XX飲食法有用嗎?」等類型文章藉由網路及媒體到處傳播,氾濫的資訊、非專業人士斷章取義,加上業者擅於操作市場心理學,許多不具備專業知識的民眾根本無從判別真偽,甚至盲目追隨似是而非的內容。因此,學會分辨資訊來源顯得重要。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示意圖/
吃下肚的究竟是「營養」還是「負擔」?(示意圖/翻攝自youtube

如何分辨「正確」的營養保健知識?

時下許多與食物和營養有關的資訊大都來自電視、廣播、報紙、雜誌和網路,但如何確保自己接觸的是可靠、足以採信的健康保健資訊?

首先,可以判斷作者職稱與任職機構。「營養師」是正統科班出身,並通過考試的專業人員,而「營養治療師」就不是專業職稱,若僅標示XX專家,也可以依據作者任職或隸屬的機構,來判斷言論的可信度。

而值得信賴的營養專家通常會主動提供「信任度高的非營利組織」和「學術期刊上」的研究報告。因為凡是牽涉到文獻或他人見解,標註資料來源是對自己的話負責,更是對原著作的尊重。

對於研究結果,民眾也能靠自己簡易篩選,包括確認研究結果來自人或動物、以及確認研究樣本的多寡。基於人權倫理和安全的考量,會以動物作為研究,但仍存在差異性;而研究族群只有四、五十人,甚至更少,則無法代表大多數人。

另外,也要確認文章發表目的。有些文章發表的目的是為了促銷產品,這種信息通常會有所偏差和誤導,因此所有華而不實的效用宣稱,皆不足採信,例如「一星期甩肉十公斤,要瘦就瘦,不必辛苦運動。」這樣的宣稱的確誘人,但天下沒有不勞而獲的事。

(示意圖/
想要成功甩油,不是一蹴可幾的事。(示意圖/翻攝自youtube

面對駁雜的網路資訊,我們必須學會辨認資訊的正確性,以免吃錯食物還沾沾自喜。而日常生活中,民眾弄不清楚的營養迷思又有哪些?以下列出四種常見的營養迷思,讓你不再輕易上當!

飯後喝瓶乳酸菌飲料,可幫助消化?

市面上有許多乳酸菌飲料,在台灣最知名的就是養樂多。

乳酸菌飲料並不同於直接使用牛乳發酵得到的優酪乳,不僅乳含量低、營養成分低、更加入大量的糖;另外,這類飲料只添加乳酸桿菌,但維持腸道健康至少需要四種以上的益生菌,且乳酸活菌進入腸道後有很大的機率會被胃酸和膽鹽殺死,無益於腸道益菌生態。

換句話說,乳酸菌飲料只是發酵過的高濃度糖水奶粉飲料。若想真正幫助消化,應多攝取含蛋白質分解酵素的水果,如鳳梨、木瓜、奇異果;若想健胃整腸,建議增加來自各種蔬菜、水果、全穀類的膳食纖維攝取量;若欲增加乳酸菌的攝取,應選擇無糖低脂或低脂的優酪乳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