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法國為例。在19世紀中葉,工業化及經濟成長快速的地區,直到1930年代都相當富裕,但到21世紀初卻落後其他工業化較慢地區。工業心臟地帶專長於製造業,使居民們在短期內富裕起來。可是時間一久,產業部門如果只仰賴受過基礎教育的工人,便降低這些高度工業化地區投資更高教育的意願,當地人口也更無升學的志向。於是低技術產業地區與以高技術產業和服務業為主的地區,在人力資本的形成上隨時間而日益擴大差距。繼而這又妨礙過去的工業重鎮採納需要更高教育程度的技術,使它們更加傾向於著重低技術產業,想要興盛更為不易。
製造業的重要性相對降低,其後果反映在近年來某些備受矚目的政治事件上。2016年唐納.川普(Donald Trump)競選總統時,便以承諾讓美國產業「再度偉大」為號召。而支持川普的主力確實有不少來自鐵鏽帶各州,如印地安那、密西根、俄亥俄、賓州,還有因產業沒落而空洞化、失業情況嚴重的其他地區。
英國近年脫離歐盟或許也與製造業衰微有關。在製造業工作或居住在仰賴工業生產地區,如英格蘭東北部的人,較可能投票贊成脫歐。在法、德、英及其他已開發國家,政治人物經常以補貼、關稅、配額及各種優惠協助本國產業,希望能勸阻企業把生產作業轉移到工資低很多的開發中國家,可惜效果不彰。
依靠有限基礎技術的產業傳送經濟成長雙引擎:技術進步及人力資本投資的火炬,去點亮服務業、金融業、數位科技業等新部門。工業城與工業區風光不再,當地社群深感挫折,有些年長工人永久失去生計,也有大量年輕居民被迫連根拔起,移居他地去找工作。不過投資整體人力資本,提供全方位基礎教育及可轉移應用的技能,越來越多在沒落產業工作的工人可轉往經濟中景氣好的部門,並享受生活水準繼續提高的果實。
低技術產業在西方社會式微教給我們重要的一課,開發中國家在分配資源時最好以形成人力資本及技術密集產業為重,而非發展傳統低技術密集產業。
奧德.蓋勒(Oded Galor)
布朗大學 Herbert H. Goldberger 經濟學教授,也是統一成長理論的奠基者。統一成長理論旨在揭示人類歷史上發展、繁榮和不平等的根本原因。他在全球最負盛名的講座中分享畢生投注於成長經濟學領域的發現,提煉成《人類的旅程》一書。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商業周刊《人類的旅程:財富和不平等的起源》
責任編輯/郭家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