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沒有什麼覺得有意思的事,我該怎麼辦?『躺平』可以嗎?」
「『躺平』很好,躺舒服了再做事。」
有一次在我的視頻號系列對談欄目「八典一客」中,李松蔚老師給我講了一個故事。有個學生來諮詢,他一直想找工作,但怎麼都邁不出第一步—寫簡歷。就是一份簡歷,卻怎麼都寫不出來,要嘛是覺得措辭不對,要嘛是寫出來自己都覺得沒啥亮點,這讓他深深地懷疑自己。
李松蔚回應:「如果你寫不出簡歷,那就別寫了。我們就休息一週吧。但你要多做一件事:每天寫半個小時,寫多寫少沒關係,寫完就把它刪掉。這樣,就等同於沒有寫嘛。所以恭喜你哦,你永遠都不會有一份簡歷,也就不需要去面對後邊的壓力啦。」
這個提議很有意思吧。於是這位同學回去每天寫,寫完就刪,他感覺很有趣。但這個學生比較狡猾,他每天寫得都不一樣。一開始寫些沒壓力的個人資訊,慢慢地膽量變大了,越寫越多,後來竟然都敢寫項目經歷了。而且,他刪的時候也不真的刪,只是移到了資源回收筒。一個星期以後,他把回收筒的東西全部恢復,拼成了一份完整的簡歷。
他說:「我的簡歷寫好了。」
我喜歡這個故事,這裡有諮詢師對談的技術,更重要的,是諮詢師對人性的信心。諮詢師深深地知道,沒有人會一直「躺平」,追尋價值是人的本能。當你真的放過了自己,允許自己躺三個月、半年,躺到你覺得沒有什麼好抗爭的,躺到你的外在動機鬆綁,躺到你覺得沒意思了,你自然可以左右轉轉頭,找點有意思的事情幹。
佛家說,放生能積累功德。放生烏龜能不能積德我不知道,但是我們最應該做的是放生自己—放下對自己不切實際的期待,才能看到生機勃勃的全新道路,這就叫放自己一條生路。
有一首歌的歌詞說:「幸福的方式只有兩種,一種是所有夢想都實現,一種是放下了不該有的怨念。」我也有類似的經歷。
不知道你小時候有沒有這種階段,我有段時間覺得自己特別帥(唉,看我現在這個樣子……)。12歲的我每天早上起來照鏡子,推敲領子要不要外翻,髮型是左分還是右分,上學路上看到汽車反光鏡還要上去瞄一眼,對變形的臉拋一個微笑。
有段時間,我嚴肅地認為,自己那麼帥,以後搞不好能當明星,我還讀什麼書啊。天啊,我是不是要給命運一個機會啊!這種狀態一直持續到我有一天蹺課溜到電影院,老闆如神啟般地連續放了三部電影:周潤發的《縱橫四海》、《賭神》和金城武的《不夜城》。
那天下午我徹底崩潰了,電影散場,人群如鳥獸般散去,我被釘死在那把充滿煙味和汗味的人造皮革椅子上—我深深地意識到,我這個死樣子,不管怎麼打扮、梳什麼髮型,都無法帥過周潤發和金城武。我的人生徹底絕望,我活著還有什麼意義?不過這種絕望大概只持續了一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