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讚美而讚美其實很虛偽!除了「很好啊」,請刻意練習3種不同層次「正向肯定法」

2018-07-11 08:20

? 人氣

不管在什麼形式的人際關係中,多對他人表達些肯定與讚美準是沒錯的。一個組織或團體中,如果肯定的語言多過與批評、指責與謾罵,成員相處自然是融洽且充滿凝聚力的,反之亦然。

正向心理學家馬歇爾·羅沙達博士(Dr. Marcial Losada)針對人際關係做了許多深入的研究,他發現,若是在私人的互動關係中,要發展出穩固與親密的關係連結,這段關係中出現正向語言負向語言的比例,至少要達到5:1以上;而在一般公司、組織或團體中,則至少要有3:1的比例。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也就是說,在一般的人際關係中,不論是家人、同儕、伴侶或親子間,一句的批評、指責、謾罵或貶抑的話語,就足以抵銷五句讚賞、認同、肯定、接納與支持的話語所帶來的益處。

依此而論,反觀我們每天所處的各種關係中,特別是家庭中的夫妻或親子關係,時常處在劍拔弩張的緊張或衝突氣氛之下,可想而知。

由於我們多數人從小就是生長在批評與指責多過於肯定與讚美的環境中,長大後在經營親密關係或親子關係時,自然也常說不出什麼好話。「正向語言」人人都知道說,卻不知道什麼時候該說,或該說些什麼?

肯定與讚美必須基於事實

想給出他人肯定或讚美,最高指導原則是,內容必須基於事實。空泛的肯定只流於形式,為肯定而肯定,會讓人感覺到虛偽不真誠。(示意圖非本人/翻攝自youtube)
想給出他人肯定或讚美,最高指導原則是,內容必須基於事實。空泛的肯定只流於形式,為肯定而肯定,會讓人感覺到虛偽不真誠。(示意圖非本人/翻攝自youtube

想給出他人肯定或讚美,最高指導原則是,內容必須「基於事實」。空泛的肯定只流於形式,為肯定而肯定,會讓人感覺到虛偽不真誠。

比如說,當一個人上台簡報時顯然準備不足、辭不達意,下台後你卻對他說:「我覺得你報告得真好!」這不是睜眼說瞎話嗎?同時,對孩子給出「言過其實的讚賞」,很容易讓孩子產生虛幻的正向自我觀感。

然而,要從哪裡找到基於事實的肯定素材呢?

首先,你得先戴上一副正向的眼鏡,如此你才能看到他人身上美麗的畫面。這並非對每個人都是容易的事,特別是對那些早習於找缺點、翻舊帳,又愛吹毛求疵的人。

曾有一位家長來找我談孩子的狀況,我要他講出孩子身上的三個優點,即使很小也可以。這位家長抓著頭苦思了半刻,就是無法說出任何一個優點。顯然,由他的眼界所看到的孩子的面貌,是多麼醜陋不堪,久了孩子也將會覺得自己一無是處。

找到值得肯定之處的三個切入點

一、不只肯定行為的結果,也肯定行為的過程

一般人只會注意到人們行為後所帶來結果,卻忽略了行為過程中曾經付出的努力、堅持、毅力、勇敢嘗試、採取不同方法、企圖心、彈性、曾有的小小成就……等,而這些都是值得被看見,也是被普世讚揚的良好德行。

例如,面對孩子的課業表現,不只讚美孩子考試成績進步了、考試滿分了、獲得前幾名,這些屬於表現的結果;我們也可以去肯定孩子在學習過程中「沒有放棄」、「願意付出努力」、「願意堅持下去」、「一直很有決心」、「總是再接再厲」、「曾經也有進步過」、「有使用一些讀書方法」……等。畢竟,孩子不可能天天都考滿分,而有些孩子就是怎麼樣也拿不出好成績。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