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讚美而讚美其實很虛偽!除了「很好啊」,請刻意練習3種不同層次「正向肯定法」

2018-07-11 08:20

? 人氣

二、不只肯定行為本身,也肯定行為背後的意圖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所有的行為,無論好壞,背後都有著正向的意圖,不是為了幫助我們更好,就是為了保護我們免受傷害,通常跟我們的心理需求相關連。例如:

1、總是依賴、愛撒嬌,可能是亟需要獲得情感連結以及關係中的安全感。
2、說話口氣不佳,甚至常情緒失控,可能是正在「很用力」地讓別人知道自己的感覺與想法,彰顯自己的獨立性。
3、袒護同伴,欺瞞師長,可能是希望獲得同儕的認同與歸屬感。
4、總是晚睡、東摸西摸到三更半夜,可能是想多爭取一些可自主支配的時間。
5、沉默寡言、不太喜歡與人互動,可能是希望有多一些獨處的時間。

三、賦予行為新的意義或價值,找到它們的正向功能

有些行為或特質看起來不怎麼樣,或者不太被主流價值所接受,但換個時空情境,常有著不可思議的價值,而我們是否有這份眼光去辨識出來呢?例如:

1、活潑、好動、總是靜不下來,代表他精力充沛、活力十足、身體健康。
2、懶散隨性、不拘小節,顯示他生性樂觀、少有煩惱、自在歡喜。
3、好勝逞強、愛辯不服輸,顯示他充滿企圖心,願意表達自我,有領導人物的風範。
4、天馬行空、胡思亂想、不切實際,代表他想像力豐富,具有創造、發明或改變世界規則的潛能。
5、生性固執,難以接受他人的說法,顯示他深富主見,堅持己意,具有魄力,不會人云亦云,隨耳語而起舞。

找出他人身上值得肯定的地方,可以幫助一個人提升自我價值,認可自己的重要性。(示意圖非本人/翻攝自youtube)
找出他人身上值得肯定的地方,可以幫助一個人提升自我價值,認可自己的重要性。(示意圖非本人/翻攝自youtube

值得一提的是,不論是肯定行為的過程、肯定行為背後的意圖、賦予行為新的意義或價值,不代表我們就需要認同行為本身。如果行為本身是會危害到自己或他人,或在世俗道德上不被接受的,仍應要誠懇且委婉地指出來。

找出他人身上值得肯定的地方,可以幫助一個人提升自我價值,認可自己的重要性。當你掌握了上述三項對他人傳達正向肯定的切入點時,你便會發現,肯定或讚美其實可以做得很細緻,除了讓人感受到喜悅外,還能獲得一種被深刻理解的感覺。

拉高肯定的層次帶給對方更多力量

除此之外,我們還可以逐步拉高肯定的層次。

一般層次的肯定,是舉出對方表現良好的具體行為,這能讓人知道:「我做的是對的!」

往較高一層次走,是指出對方行為背後的意圖、態度或精神,這能讓人知道:「我有能力/可能做得到!」而帶來希望感

而到了更高層次,則是指出行為本身具有的意義與價值所在,這會讓人知道:「我這麼做是有意義的,我願意繼續嘗試下去!」這往往最能帶給對方力量

(示意圖非本人/翻攝自youtube)
一般層次的肯定,能讓人知道:「我做的是對的!」(示意圖非本人/翻攝自youtube

於是,我們可以接著好奇地探問對方:「我看到你有這些不簡單之處,你是怎麼做到的?而這如何幫助你面對往後類似的困境?」、「你打算把這很好的部分,用在哪些地方呢?」、「當你看到自己有這些很棒的部分時,這對你而言的意義是什麼?」。

原來,除了「喔!那很好啊!」之外,想給出他人肯定,還有這麼豐富的表達形式呀!請持續帶著正向的觀點,現在就著手嘗試看看,你需要的是練習、練習、再練習!

刻意練習、不斷練習!

作者|陳志恆

諮商心理師、作家。小時候立志當上教育部長,長大後只想開個快樂電力公司。喜歡與人相處,卻患有權威恐懼症。在經歷將近十年的學校輔導教師生涯後,決定離開校園,走入廣大的社區,服務更多的群眾,偉大的助人夢正要展開!著有《此人進廠維修中:為心靈放個小假,安頓複雜的情緒》(究竟出版,2016)及《受傷的孩子和壞掉的大人》(圓神出版,2017)等書。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老師,可以和你聊一下嗎?(原標題:除了「喔!那很好啊!」之外,想給他人肯定時還能說些什麼?)
責任編輯/蔡昀暻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