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使用臉書(Facebook)或instagram時遇到外國語言時,通常都會使用常見的「翻譯年糕」功能,不論是哪國語言,只要點擊一鍵即可翻譯成中文。不過,你是否有想過,為何這個功能要取名為「翻譯年糕」呢?近日,就有一名網友發文表示,想知道「翻譯年糕」這個名字的由來,貼文一出,也引發許多網友們的熱烈討論,就連臉書翻譯小組過去的官方解釋也被翻出。
臉書的翻譯功能為何要叫「翻譯年糕」?官方揭秘命名由來
一名網友在臉書「爆廢公社」上發文,並附上一張英文留言截圖,好奇詢問「認真弱弱一問!這翻譯功能為何叫翻譯年糕?求解」。
貼文曝光後,引發不少網友留言討論「可能是跟哆啦A夢借的」、「長知識了」、「問這個問題,一定沒看小叮噹」、「記憶吐司、翻譯年糕」、「其實台灣人比較常吃翻譯米糕」、「我比較喜歡菜頭粿,翻譯菜頭粿」、「要不然要改成蒟蒻嗎」。
也有人網友詢問了聊天機器人ChatGPT,沒想到它給的答案是「這項功能被稱為翻譯年糕,是因為它的翻譯結果有時可能不太準確,就像吃了一塊有些硬的年糕一樣」。
不過,真正的答案其實早被證實過了,臉書翻譯小組(Translate Facebook Team)曾公開解釋,「不是惡搞啦!謝謝大家提出的各家意見,確實用的是Doraemon的梗,可能會有人不了解,但希望了解之後能會心一笑。」另外,臉書翻譯小組也補充,許多文章在提到即時翻譯時,也經常用翻譯年糕或翻譯蒟蒻的說法,臉書並不是先例,Facebook中文化的努力方向,是希望能更貼近台灣用戶的生活和文化,或是製造有趣的話題。
責任編輯/林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