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砂卡礑步道》此生必訪薄荷藍溪谷!登山初學者也能走,攀登時長、交通方式、周邊景點一次看

2023-02-17 11:31

? 人氣

走過吊橋與景觀台之後,便可看見美麗的紅色大橋矗立於眼前,那便是砂卡礑步道的入口了。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圖/取自太魯閣國家公園)

走過吊橋與景觀台之後,便可看見美麗的紅色大橋矗立於眼前,那便是砂卡礑步道的入口了。(圖/取自太魯閣國家公園)

短短650公尺的小錐麓步道,可看到類似錐麓斷崖的地形,這也是步道名字的由來。(圖/取自IG@atom0730 )
短短650公尺的小錐麓步道,可看到類似錐麓斷崖的地形,這也是步道名字的由來。(圖/取自IG@atom0730

大褶皺

來到這裡,望向河床對岸,便能看到流暢又柔和的線條紋路裸露在山壁及岩石上,這是源自於太魯閣的地形成因,數十到數百萬年前,原本深埋在地底下的半液狀岩漿,因為板塊運動而被推擠到地表之上,快速冷卻之下便成了有著美麗紋理的岩層,接著經過砂卡礑溪水的切割,這些岩層便像蛋糕被刀子切開一般,將藏著的豐富內在顯露於世人之下。

來到大褶皺,免不了的一定得多拍幾張照片,碧綠色的溪水在陽光的照射下,閃著潾潾波光,在兩岸的褶皺岩壁下,宛如一幅由溪水執筆畫成的天然水墨畫。

來到大褶皺,免不了的一定得多拍幾張照片,碧綠色的溪水在陽光的照射下,閃著潾潾波光(圖/取自IG@nelsonson.trip_)
來到大褶皺,免不了的一定得多拍幾張照片,碧綠色的溪水在陽光的照射下,閃著潾潾波光(圖/取自IG@nelsonson.trip_

斯維奇(五間屋)

斯維奇(swiji)在太魯閣語中是指大型葉片的榕樹,由此可知這裡的榕樹群數量之多。溪谷從此處開始變得較為平坦,過去有許多的原住民在此耕作,走在步道上,偶爾可見到成片的山蘇地,因為這裡曾有五間房舍,因此也被稱為「五間屋」,但如今這五間屋早已不復見。

若是體力或時間不夠的旅客,大多會選擇走到此處便返程,原因是在五間屋之前的路段相對好走,且景色也是公認最精華美麗的。若要繼續往下走,也可向路旁攤子買些飲料、零食稍做休息,這也是全程步道中唯一有在販賣零食的地方。

大水管

接下來你會看到這根巨大的綠色大水管,橫跨在溪谷的兩端,它是將立霧溪水引到立霧發電廠的輸水管,這裡的溪床相較其他區域較為平坦寬廣,藍綠色的溪水裡,圓潤的鵝卵石清晰可見,還能看到許多的魚類與蝦虎在其中悠游。

砂卡礑溪大部份水流湍急,請注意自身安全,勿在溪水裡從事游泳、溯溪等國家公園不允許之活動

這裡的溪床相較其他區域較為平坦寬廣,藍綠色的溪水裡,圓潤的鵝卵石清晰可見(圖/取自IG@cloudchaser_416)
這裡的溪床相較其他區域較為平坦寬廣,藍綠色的溪水裡,圓潤的鵝卵石清晰可見(圖/取自IG@cloudchaser_416

攔砂壩→柏拉耀(三間屋):

攔砂壩將砂卡礑的溪水引到立霧發電廠,用來冷卻機器及供人員飲用。水量豐時,壩裡多餘的水會順著溪水流到下游;但若遇到枯水期,水壩下方則幾乎乾枯無水。攔砂壩本身的景色並不令人驚豔,來到這個點,主要是了解人類的行為會對生態產生怎樣的改變。

終點站的柏拉耀(Brayaw)在太魯閣族的語言中,意思為「姑婆芋」,由於這裡林木茂盛,長得高大的樹木將天上的陽光給遮了大半,導致此處的環境較為陰暗潮濕,相當適合姑婆芋的生長。過去這裡曾是太魯閣族的聚落而留下了三間屋,不過就跟五間屋一樣已成了廢墟。

從這裡再往下走,可到大同和大禮部落,但是山路相當困難迂迴,且容易起濃霧,因此必須先申許入山許可才可再繼續往下走哦。

從這裡再往下走,可到大同和大禮部落,但是山路相當困難迂迴,且容易起濃霧,因此必須先申許入山許可才可再繼續往下走哦。(圖/取自IG@itsreiii)
從這裡再往下走,可到大同和大禮部落,但是山路相當困難迂迴,且容易起濃霧,因此必須先申許入山許可才可再繼續往下走哦。(圖/取自IG@itsreiii

砂卡礑步道|周邊景點這樣玩

布洛灣山月吊橋

山月吊橋今年(109年)8月才開放,是現在太魯閣最熱門的景點,山月吊橋全長196公尺,距離底下的立霧溪谷約152公尺,是太魯閣現今跨距最長,也是落差最大的吊橋,從橋上可以將立霧溪谷一覽無遺,視野相當遼闊。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