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The Intercept》與《紐約時報》同時獲得消息指出,Google正與中國政府密切合作,打算推出一款中國人民專用的搜尋App,雖然外表看起來跟一般Google沒兩樣,但這個App將會符合中國言論管制標準,自動過濾掉敏感性資訊。
所謂的敏感性資訊包含反政府主義、自由主義下的發言、國際新聞、政治反抗等等領域,如1989年發生的天安門事件、反共產主義等資訊,都會被自動過濾掉。中國用戶即使有「中國版的Google」,還是看不到某些事件的真相,只能看到片面、被監控的資訊。
這個計畫在Google內部被稱為「Dragonfly」,在Google近9萬員工中,只有幾百位員工知情。
中國市場廣大無人不曉,對Google而言更是一份極度渴望的獵物。中國市場目前擁有7.5億網路用戶,跟整個歐洲市場一樣大,其中,95%用戶都透過行動裝置使用網路,並有80%用戶都使用Android系統。
Google現任執行長皮查(Sundar Pichai)在3年前接下職位時,就曾說道:「我希望能夠在世界每個角落服務用戶。Google是每個人的。我們希望能夠進入中國市場、服務中國用戶。」
如果Google搜尋服務真的在中國推出,其搜尋廣告營收可望大幅成長。
執行長皮查可為關鍵主導者
據報導,皮查在2017年底拜訪中國,並與中國共產黨主要領導人之一的王滬寧會面。同一個月,Google宣布要在中國建立一座人工智慧研究中心;今年5月,Google在中國推出檔案管理App,接著在WeChat中推出一款遊戲。
一步一步鋪陳,Google的搜尋App將會是最重要的一步,這款App目前還在開發當中,一旦獲得中國政府批准後,可能會在未來6到9個月的時間內發行。
靠幫助壓迫人民的言論獲利,對Google是好是壞?
「我反對大型企業與政府和壓迫人民的一方合作⋯⋯我害怕在中國所做的事,將會成為其他許多國家的遵循範本。」一個要求保密的Google員工對《The Intercept》說道。
時間倒回2006年與2010年之間,Google的搜尋引擎在中國還能使用,不過也是遵循政策、提供過濾版本,許多搜尋結果在政府言論管制之下,無法顯示。
當時,Google的作法受到許多美國人民的批評,認為Google只是在幫助言論管制並「成為惡魔的同伴」。在逐漸升高的批評聲浪之下,Google宣布於2010年退出中國市場。
Google共同創辦人布林(Sergey Brin)當時表示,他希望將Google搜尋引擎撤出中國市場,會引導「更開放的網路世界」出現。
而在習近平上任5年來,中國言論管制標準愈來愈嚴格,光是在2018上半年,中國政府就因為資訊不符言論管制標準,撤下超過3千個網站。
Google的再次進軍,或許的確能為他們帶來龐大利潤,然而,更可能傷害它的品牌、旗下員工的信任,以及網路世界的開放性。
「我們歡迎一個正常的Google進駐,而不是一個無性別、被去勢的Google。我們不需要第二個百度。」北京資料分析公司Data Center of the China Internet研究部門總監對《紐約時報》說道。
文/楊晨欣
本文、圖經授權轉載自數位時代(原標題:不到1%的員工知情,Google妥協推出中國特別版搜尋App)
責任編輯/趙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