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遠的活動範圍就是醫院旁的賣場!」醫師是一份好工作嗎?資深醫師揭4大必經血淚之路…

2018-08-07 15:40

? 人氣

2. 面對緊張與不確定,神經要隨時繃緊

醫師要面對的壓力,主要還是來自於病情與醫療的不確定性。因為病人什麼時候要緊急就醫無法預測,病情何時會突然惡化也沒有人知道,因此醫師幾乎是隨時待命,以盡快回應病人的臨床需要,每天工作超過12小時是常態。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在還沒有手機的年代,臨床醫師早就必須隨身攜帶無線呼叫器,以便隨call隨到,不分日夜。門諾醫院有位腎臟科醫師告訴我們,他除非是請假到外地,否則在花蓮的活動範圍是最北到「家樂福」,最南到「愛買」,確保一接到醫院的呼叫,在10分鐘內就可以趕回醫院。

除了病情的不可預測之外,診療本身也充滿不確定性。醫療是不完美的科學,同一種藥或醫療措施,用在同樣病症的病人身上,不見得會得到完全一樣的效果,有時甚至是完全不同的結果。診斷本身也充滿不確定,病症的因果關係常常是錯綜複雜、甚至隱晦不明的,醫師的診斷過程並非一般想像的那麼直截了當,而是用排除選項的方式逐步縮小病因的範圍;有時,難免要用上猜測與想像,來幫助診斷的進行。

當醫生看到病人出現某個症狀,會先在心中列出所有可能的病因選項,然後再經由進一步探詢,讓病人講出更多的線索,與醫師自己的探查發現,並參考客觀檢查數值以及診斷儀器的影像和報告等一連串的程序,逐步排除不可能的病因選項,縮小診察的範圍,然後比對發現與病症之間的關聯,最後醫師再就關聯性最高的一種或數種病因採取治療措施,看症狀是否有改善;若沒有改善,就要再考慮其他的病因,重複診療步驟,直到可接受的結果為止。醫師每天都在從事臨床偵探工作,只是要辦的案並不是已經發生結束的事件,而是還正在進展中的案件,比一般的偵探要面對的任務更難以捉摸。

由於臨床上所面對的不確定性,當病人病情出現非預期的變化、或與診斷不同的結果,緊急時醫師必須當機立斷,做出臨床應變。這時醫師心臟要夠強,頭腦要夠沉著,才有辦法做出果斷的決策與良好的臨場反應。

不過我覺得當醫生最大的考驗,是對自己有高期許及相當程度的完美主義,但同時也能調適自己去接受不確定與不完美的結果,並在置身於這種矛盾的複雜情緒中,能夠保持平衡安穩。

3. 當醫生,其實很容易不快樂

醫生每天工作上接觸到的若不是血淋淋的身軀,就是病痛、憂傷的人,要從診療工作中直接獲得快樂的感覺,其實是很難的。尤其在面對束手無策的疾病或無法逆轉的病情演變時,內心一定感到相當無力與鬱悶。

還有,醫生會遇到形形色色的病人與家屬,有些講理,有些不講理;有些病人很順從醫師的囑咐,有些會討價還價;有些病人對醫師很信任,有些則處處質疑;有些病家對診療結果心存感謝,有些卻是提告索賠。有時候病人與家屬對於醫療的決定意見不一,或家庭關係不佳,醫師與團隊還需要出面協調。有人說醫院是社會的縮影,在院內可以看盡人生百態,真是一點也沒錯。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