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嚴善終法》是長照悲歌的正確解答嗎?除了安樂死,我們還有其他選擇嗎? 醫:預立醫囑、配套處理

2023-03-21 13:45

? 人氣

由於傅俊豪赴立院喊話,近日安樂死相關議題在台灣引起討論。(示意圖/取自Pixabay)

由於傅俊豪赴立院喊話,近日安樂死相關議題在台灣引起討論。(示意圖/取自Pixabay)

隨著平均壽命的增長,安樂死議題在世界各地掀起廣泛討論。近日在台灣傅達仁之子傅俊豪赴立院喊話,希望能加速推動《尊嚴善終法》修法,去年12月法國則召開了關於安樂死的公民大會,但,安樂死真的是長照問題的解法嗎?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就有醫生出面指出,《尊嚴善終法》固然引起了大眾對於長照問題的關注,但問題的成因複雜,恐不是通過安樂死法案就能根除、甚至可能核心的患者也無法受惠於法案,希望能激起更多面向的討論,共同完善這塊拼圖。

安樂死到底是什麼?現在有哪些國家可以安樂死?

儘管統稱為「安樂死」,但細節上依舊有區分「主動安樂死」與「被動安樂死」,前者是「在醫生與病患達成共識的前提下,由醫生主動讓病患無痛死亡」、後者則是「在病患事發前的意願下,於遭遇重大傷病時放棄治療」。

一般民眾認知中的「安樂死」則較為接近「協助自殺」,由於該類議題極具爭議性,因此絕大多數國家都是以「某種程度上允許協助自殺」立法,真正立法許可主動安樂死的國家僅有:荷蘭、比利時、盧森堡、西班牙與哥倫比亞。

為什麼會說安樂死無法解決長照悲歌?

杜承哲醫師在個人臉書專頁撰文《安樂ㄙˇ,無法解決超過95%的長照悲歌!》引起熱議,他在文章中以荷蘭為例,指出目前每年尋求安樂死的約有47300人,在實際執行完成的約5000人中,癌症病患占了極大比例,失智症則僅有1~2%。

安樂死相關法條往往規範「需病人『自願』且『慎重考慮』」,若病患因失智症而無法清楚表明自己意願,亦或是因重大傷病而失去意識,就算病患事發前有清楚表明自己意願,也無法執行安樂死

杜承哲醫師也指出,這以台灣人口換算,代表每年僅有一兩百人能透過安樂死而避免長照悲劇,遠遠跟不上現代社會失能者的增長速度。

那除了安樂死,還有什麼選擇?

杜承哲醫師表示,現行台灣已有《病人自主權利法》,民眾可以在事發前預先簽屬DNR(預立安寧緩和醫療暨維生醫療抉擇意願書)與AD(預立醫療決定),前者可以讓民眾在遭遇重大傷病成為末期病人時,不再被施以急救,後者則是讓民眾在罹患退化性疾病時,不會被拖延好幾年進入末期後才能放棄急救。

長照悲歌真的有解嗎?

杜承哲醫師也於另一篇文章中再次聲明,自己說「安樂死無法解決長照悲歌」,並不是在打壓與醜化善終法,而是因為現行台灣常見的長照悲歌,絕大多數來自於無法受惠於安樂死法案的「植物人、失智症患者」

根據杜承哲醫師的數據,目前全台灣有依照病主法簽署AD的民眾僅有34000人,約為台灣成年人的0.17%,民眾過於著眼安樂死卻忽略了事前的醫囑簽訂,反而可能徒增失能者的增加

杜承哲醫師也再次強調,「善終法,是解除自己的痛苦;病主法,是解除家人的痛苦」,也樂見《尊嚴善終法》的通過,唯有兩者都到位了、配套搭配才能根本的改善長照悲歌。

喜歡這篇文章嗎?

羅上鈞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