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叫過Foodpanda或Uber Eats嗎?如果你使用過這些平台,應該知道「外送價」比「店內價」平均多出10∼30元,例如某間便當店賣100元的排骨套餐,使用外送服務可能變成130元。這個價差使一些人寧可親自出門買或乾脆自己在家煮,深怕常叫外送會造成經濟上的額外負擔,但真的是這樣嗎?
從另一個角度想,偶爾幾餐叫外送雖然會多花幾十元,但省下了出門、備料、煮菜、洗碗盤時間,每天起碼省下1小時以上。將這1小時用來做更有效的運用可能會賺到更多錢,保守估計多賺400元好了,你還會選擇出門買或自己煮嗎?還是必要時來個美食外送呢?
這個問題的表面或許只是選擇時間或金錢,但你的選擇其實攸關你是「窮人思維」還是「富人思維」。
窮人思維vs.富人思維
很多人常嚷著「我要賺大錢」、「好想變有錢」,事實上你也知道通常是「說得到做不到」,難道真的是運氣不好、時機不對嗎?這必須從我兩位大學學長的故事說起。
A和B是大我兩屆的系上學長,學長A每科幾乎都是低分飛過,有些甚至重修了幾次,最後勉勉強強拿到學士證書;學長B在系上成績算是不錯,還是名校研究所畢業,大家都覺得他前途一片光明。兩人的在校表現截然不同,但對未來都有相同目標,就是當個有錢人。經過8年的社會歷練,你是不是認為B更接近有錢人呢?非常不巧,最後成為人人眼中的有錢人是A。
故事還沒說完,A現在是公司負責人,累積了不少財富,更是厲害的私人基金操盤手。而B是個每天辛苦幹活的普通職員,收入來源只有公司發的薪水,幾年下來也沒什麼資產。為什麼學歷普普的A最後成為富一代呢?
就我對他們的觀察,學長A的個性樂觀、喜歡挑戰,不論遇到任何事,他都認為「會發生的事就是好事」。他對投資理財也十分有概念,將薪水投資在能錢滾錢的資產上,包括房地產、股市,當然也包含自己,只要能讓自己變更好,他都非常願意花錢,因為他知道這些支出只是暫時的,未來會獲得更多財富回報。
窮人領到薪水,只想著要去哪裡玩樂
學長B則是每個月一領到薪水就在想著要去哪裡玩樂度假,從來沒看過他做了哪些和變有錢有關的事。他的社群帳號充滿了各種抱怨文,尤其是抱怨工作。抱怨是一種限制性思維,會把自己困在負面迴圈裡,每天反覆抱怨,再反覆空想,即使出現好的機運也容易錯失。
到這裡你應該看得出來,誰只是嘴巴說說,誰是真的身體力行。一般人遇到困難,大多是先抱怨一番:「現在薪水這麼低我要怎麼活?」「為什麼老闆都提拔×××,而不是我?」這些其實是窮人思維。與其煩惱「這個月薪水夠不夠生活」,不如思考如何賺到更多錢;與其想著「每個月薪水怎麼花」,不如將思維提升到「這一年怎麼做對的投資」;如果在公司不受重用,就好好累積實力,自己出來發展事業。
碰到股災,窮人看到的只有恐懼
所有事情都是一體兩面,端看你如何想。例如碰到股災,擁有富人思維的人肯定是正面看待,認為這是難得一見的撿便宜時刻;而窮人思維的人看到的只有恐懼,認為股災將為所有人帶來災難性的後果。
當能跳脫貧窮思維,從正面看待眼前的難題,你會發現人生到處是機會,往後面對任何事情時都能帶著嶄新的觀點思考,同一件事情在別人眼中是「困境」,而你看到的卻是「機會」。
Point ───>想蛻變為「富人」還是只當個「普通人」,由你的心態決定!
作者介紹|慢活夫妻George & Dewi
成大研究所畢業後踏入竹科當年薪百萬工程師,工作3年後決定轉職與轉型,於8個月內達成被動收入可支付生活開銷後離開竹科生活圈。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遠流出版《慢富:慢慢成為富一代,快快過上自由生活》(原標題:思維的貧窮會阻礙你變有錢)
責任編輯/趙鳳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