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他卻經常莫名陷入自卑沮喪的情緒中:「我有時覺得自己沒有什麼價值。」他的這種情緒也影響了工作室的業績和創作。在他最近的一次個人作品展上,我目睹他的作品好評如潮的情景,替他高興並為之驕傲。然而他卻告訴我,他覺得他的作品沒有比預想得好,他認為自己的創作走到了盡頭。我看見他這樣毫無理由地否定、貶低自我,恨不能來個當頭棒喝:「住口!你為什麼這麼盲目地自我貶低呢?難道你看不到自己的成果嗎?」
然而,我知道,這樣做對他來說是治標不治本的。他的癥結在於,害怕自己被人否定,害怕別人將他說得一無是處,害怕自己不符合別人的期望。這種心病使得他無法享受自己的成功。為了掩飾自己的自卑感,他拼命在多個領域取得更多成績,以證明自己的能力。然而,這種物質上的收穫和名聲上的彰顯,只是加深了他的空虛和畏懼。
他從自己的辛苦和全心全意的努力中,獲得了一些逃避自卑的快感,過後卻帶來了更大的壓力和沮喪。
亞倫.T.貝克博士曾經對感到自卑的人和很少感到自卑的人,做過一個實驗。
實驗經過刻意安排,使得每一組的測試者都會有一半專案成功,一半專案失敗。實驗結束之後,研究者發現,沮喪自卑的測試者談論的是他們的失敗,而沒有沮喪自卑的人則討論他們的成功。應該這麼說:不論把事情做得多麼好,也不論取得了多大的成就,如果不能坦然面對自己的情緒,告訴自己是無法讓所有人都不失望的,就永遠無法體驗到成功的快樂和滿足。
自卑情緒並沒有你想像的那樣可怕,說到底,自卑只是一種主觀上自我不良的感覺,它的背後隱藏的是消極的、不客觀的自我評價或信念,以及伴隨自卑感而發動的行為。但感覺不是事實,一個人自卑並不代表他真的不好,更不代表他會永遠自卑下去。
心理學家阿爾弗雷德.阿德勒在其著作《自卑與超越》(What Life Should Meanto You) 中認為,人類的行為都是出於自卑感及對自卑感的克服與超越。在他看來,人生本來就不是完整無缺的,有缺陷(包括身體缺陷) 就會產生自卑,但這並不是懦弱或異常的代名詞,實際上,這種情感是隱藏在所有個人成就後面的主要內驅力,它督促我們在成長中奮發圖強,克服自卑感,並將其轉變為對優越地位的追求,以獲取光輝燦爛的成就。
有一首詩這樣寫道:「兩個人望穿,牢房的鐵窗。一個人望見星,一個人望見泥。」如果此刻的你正被自卑情緒所困擾,可以試試從調整認知開始,重新建立起與自己內心聯繫的通道。
首先,你可以嘗試著為自己設立一個不太高的期望值,不要讓那些永遠做不到的事葬送了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