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象預報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小到今天要不要帶傘出門,大到颱風天要不要放假都要密切注意。但氣象預報究竟是怎麼判斷的?先前《風傳媒》曾報導過「降雨機率30%不是3成機會會下雨?教育部公布正確意思」,讓大家驚呼原來都誤會了,其實颱風預報也有相同狀況,氣象局透過粉專教大家到底怎麼看颱風路徑....
颱風是在熱帶海洋上形成的強烈風暴,北半球的颱風通常在夏季和秋季(6~11月)期間生成。每當颱風侵襲台灣時,都可能帶來相當大的災害。近年來,隨著氣象預報工具的專業性不斷提升,對於颱風的預測也有所改善。然而,預報的準確度仍然存在一定的誤差。中央氣象局指出,其中一個原因是民眾對於「颱風路徑潛勢圖」存在一些誤解,這導致他們對預報結果產生誤差。
中央氣象局解釋說,「颱風路徑潛勢圖」中的紅圈並不代表暴風圈的大小,而是表示颱風中心未來1至3天內可能通過的區域,其機率為70%。這潛勢圖的目的是顯示預測颱風走向的可能範圍。
氣象局進一步指出,紅圈的大小取決於是否有明確的氣流引導。若氣流引導明確,紅圈就會較小,相對預測也會更準確。相反,若缺乏明確的氣流引導,紅圈則會較大,預測準確度也會降低。
對於台灣民眾來說,在預報中最關鍵的時刻是當紅圈碰觸到台灣時,這時應該密切關注預報的變化。同時,也要做好家中預防颱風的準備工作,包括檢視防洪和防塌設施,以及制定適當的避難計劃。此外,定期觀看地方政府的最新警示消息也相當重要。
在颱風季節,民眾應該提高警覺,增強防災意識,並遵從地方政府的指導和安全建議。透過做好預防措施、提前準備和密切關注氣象預報,我們可以最大限度地減少颱風帶來的風險和災害,保護自己和家人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