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O 14064-2抵換專案通常是當你受到強制性規範時會用上的遵約工具,透過執行減量計畫取得碳權,多為報告邊界外所發生的減量成效。
公司的目標是降低公司排放量,美化碳帳本,合理的策略應該優先思考例如節能等減碳工具,以降低邊界內的排放量。公司若已經可以透過自身減量符合法規規範,就不需要尋求外援,但公司可能同時面對來自外界各種衍生自排放量的要求,例如主管機關要針對排放量課徵碳費、供應鏈要求針對排放量進行碳中和等,這時才考慮尋求外援例如碳權來完成要求。
例如原本整個公司的排碳量是五公噸,在邊界內做完節能措施之後剩三公噸,公司碳帳本已經美化到三公噸了。接著因為政府或供應鏈的要求,於是再買三公噸的碳權來達到碳中和,但碳帳本依然是三公噸,而不是歸零。
同理可證,無論你是透過投資其他公司執行減量計畫取得碳權、或是投資有高碳資產的公司,這些碳權背後所代表的減量成效,都不能用來降低你公司的碳帳本。
寫這麼一大篇釐清這件事有這麼重要嗎,反正最後不都還是用碳權抵扣之後達到碳中和了嗎?事實上,這些觀念的釐清非常重要,公司的碳帳本必須跟財務帳本一樣清楚,不能自由解釋自主管理,公司碳中和不是公司自己的事,而是會跟其他公司、供應鏈或國家一起算總帳,這就是為什麼需要國際標準ISO的原因。
更重要的是,公司低碳轉型過程中的手段必須與目標相符,才不會在各種減量工具與抵換工具中迷路,我將在接下來的產業小聚中橫向整合這些手段和工具、目標,釐清以上疑難雜症彼此之間的關係,我們小聚見!
(註一)精準用詞是自願性市場中的減量額度,代表的是認證過的減量成效,點我了解更多
(註二)請見《碳權賭城指南:莊家篇》、《碳權賭城指南:玩家篇》、《碳權賭城指南:交易篇》
作者介紹|劉哲良
一個安裝了「第三隻眼」的環境經濟學家,擅長辨別抽象的價值,看見萬物之間互相關聯及共生的網絡,其頭腦清晰的程度,任何偽裝或說不通的邏輯都瞞不了他。協助修訂《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專長非市場價值評估,也就是幫沒有市場的東西估價,目前擔任中華經濟研究院綠色經濟研究中心研究員及綠學院綠色帶路人。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綠學院(原標題:買碳權可以降低公司碳盤查的排放量,美化碳帳本嗎?)
責任編輯/趙鳳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