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自從禁伐天然林政策後,長期忽略本地林業經營與發展,許多人坐擁大片森林卻無法變現。十年河東十年河西,隨著碳中和成為國家與企業關注熱點,許多人忽然發現擁有林地比擁有農地似乎更值錢,因為林地種木本植物可以賣碳權,而農地種草本植物沒有碳權可賣(註一)。於是,最近除了企業大量湧入綠學院詢問哪裡可以買碳權之外,同時來了好幾位林地地主,想問他家閒置很久的林地能不能用碳權變現?
很多人想買,也很多人想賣,卻都不得其門而入,這是為什麼呢?因為我們還沒有森林碳權認證平台及交易平台。
國外自願性碳交易市場中的森林碳權是很貴的,但在臺灣,價格為零
國外的自願性市場交易越來越熱門,賣著各式各樣的碳權,其中透過自然方式減量(Natural Climate Solutions, NCS)包括重新造林、避免森林砍伐、改善森林管理和農林業等項目產生的碳權越來越受歡迎,價格也比較高,因為森林碳權除了碳匯功能之外,還有水源涵養、淨化空氣、水土保持、逆轉土壤劣化、生物多樣性等價值。
不過臺灣目前還沒有啟動碳交易,在臺灣目前還沒有任何企業取得環保署森林抵換碳權,也沒地方賣,價格等於零,因此企業取得國際認證的碳權,在國際碳交易市場中買賣,就成為達成碳中和重要的手段之一。
我們今天就換位思考,如果你是林地地主,有哪些跟碳相關的方法可以讓你的林地變現呢?
變現方法一:直接把林地賣給企業
你可以直接把林地賣給企業,讓企業進行森林種植或森林經營管理,接著進行森林碳權認證。大部分企業擅長的核心能力都跟森林無關,因此若你能同時提供森林經營管理的服務,會有更高機會找到買主。
變現方法二:將林地的碳匯轉為碳權後賣給企業
如果一時半刻找不到買主,你可以先替自己的林地加工成為半成品,也就是先把林地的碳匯轉為碳權,日後等待一個好價格賣碳權給企業。《如何將森林碳匯轉為碳權?5步驟申請VCS認證》曾以VCS標準為例,示範如何五步驟讓本地的森林取得國際認證的碳權,該篇文章雖是以企業為主角,但其實VCS也可以讓林地地主申請。另外,雖然說環保署造林抵換專案目前看起來有點雞肋,但考慮到臺灣宣告碳中和目標,終有一天會啟動碳交易,你也可以申請環保署地造林抵換專案取得碳權。注意,碳權不能重複申請,國外和國內只能擇一。
變現方法三:收購/租賃大量林地成立平台
如果你手上有大量的林地,或有能力整合零散的林地,對森林碳權交易前景樂觀,你可以學習美國最大的碳權開發商FiniteCarbon公司,他們直接尋找有潛力的碳權來源進行開發來直接獲利,例如付錢給土地所有者經營森林,取得碳權,再出售給企業。截至2021年2月為止,該公司旗下有43個森林計畫,涵蓋310萬英畝相當於125.55萬公頃之森林面積,累積8,270萬單位的碳權,產值達7.2億美元。鑒於碳權價格持續上漲,FiniteCarbon近期欲針對森林土地面積未達40英畝以上,約16.2公頃之小型地主採取行動。近來開始營運子公司CORECARBON,希望透過平台讓小規模林地地主也能參與市場。
這種把零星的資源集合在一起,打包賣出的概念很像我們在電力市場裡提過的用戶群代表,用戶群代表透過聚集很多用戶,把這些用戶的多個大型發電機組或儲能系統聚集在一起,就是很大的備轉容量資源,提供電力輔助服務,參與電力交易並得到利潤。不過,經營森林是要花錢的,跟單純把大型發電機組或儲能系統聚集在一起要花的成本不太一樣,平台投資須謹慎。
臺灣短期內要啟動碳交易難度相當大,本地的森林碳權要賣到好價錢,還有好長的一條路要走,我還是期待森林碳匯得到合適的評價,讓企業碳匯投資留台灣,振興本地林業,提高森林經營誘因,才是永續發展之正道。
(註一)我們這裡單純先討論森林碳匯,暫不考慮土壤碳匯
作者介紹|柳婉郁
一個充滿理想與熱情的環境經濟學家,專注研究如何把森林換出更多的環境效益,例如種樹生碳權。掌握植樹造林負排放技術,在近年碳中和及淨零排放成為顯學之後,成為企業詢問度最高的農牧業碳權達人。目前擔任國立中興大學森林學系教授及綠學院綠色帶路人。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綠學院(原標題:如果我有一片森林,可以賣碳權嗎?)
責任編輯/邱劭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