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基本工資的漲幅外,受雇勞工的生產力高低往往也會被當作是否提高薪資的依據。勞工的生產力是說明勞動的投入與商品產出的關係,產出的多寡或一間工廠的產能高低必然與老闆的領導統御能力或企業能力以及雇主所投入的資本財多寡有關。換句話說,勞動生產力的高低僅是說明在既有的土地、資本投入或企業能力下,勞動可以創造出來的餅的大小。若資本投入不足或企業能力缺乏,勞動生產力必然不高。包含國際或台灣有許多家大型的上市公司,往往在更換主事者後,企業的業績一落千丈或一飛衝天。國外也出現許多專業經理人讓企業起死回生的例子,美國蘋果公司過去的專業經理人賈伯斯先生即是一個著名的例子。因此,勞動生產力不僅只談勞工的生產力,甚至勞動生產力的上升可能主要來自於專業經理人的表現。不論如何,勞工生產力一定不是只有勞工或只有雇主可以創造出來的,因此,在了解該項指標時,讀者切勿斷章取義。
雖然台灣的基本工資審議結果已經出爐,我們仍希望大家在討論基本工資時可以有更多元的思考。任何選擇都會產生機會成本,因此,下次在討論是否調漲基本工資時,各界代表應該先想好自己可能面對的機會成本。若沒有機會成本的概念,即表示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這是不可能的。當基本工資不高時,提高基本工資所產生的機會成本(失業)或許影響不大或不會有影響。但是,當基本工資的調幅過大時,機會成本也會隨之增加。為此,我們期待下次在討論基本工資是否該調漲時,勞資雙方有更健全估計方式,切勿隨便喊價,造成談判破裂,對勞資雙方帶來不利的影響。
作者介紹|蔡明芳
淡江大學產業經濟學系與經濟學系合聘教授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想想論壇(原標題:【滬尾經濟學】從球員養成看健康的基本工資調整方式)
責任編輯/林安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