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個女人在海邊游泳,游到一半感到疲累,覺得好像快溺水了。附近小船上的觀光客對著這個女人大喊「丟掉身上的背包」,但她聽不見。這個背包如一塊沉重的石頭壓在她身上。女人發現船上的人在大喊,但她吼回去:「不,這個包很珍貴!」背包拖著她,她拚命踢腿想游回岸上,卻愈來愈無力。船上的人繼續大喊,但這個女人很固執;背包裡裝著她這些年收集的各種東西,她非常珍惜。
這個女人在海上載浮載沉,眼看就要淹死,她才不情願地丟掉那個背包。就在那一剎那,她迅速浮上水面,吸到她這一生中最甜美的空氣。她感到如釋重負,生平第一次,她意識到那個背包是多麼大的負擔,讓她身陷絕望中。
這個故事是我在戒酒互助會中聽到的。成癮者想要復原,實際上取決於想改變的意志。然而,人都是不到黃河心不死,許多成員的配合度都很低,所以拒絕聽從專業人員的建議和指示,直到生活已經瀕臨崩潰邊緣。因此,有時我們得接受新的看法,不要執著於舊的信念和思維。
如果你對自己的生活很滿意,那麼就沒有理由要改變信念。然而,如果你對自己的生活不滿意,想法就必須有些改變,才會有轉機。放棄舊信念很不容易、很痛苦,但它們對人生無益,放掉才有希望。
你就是自己相信的那種人
想像一下,一夜之間,你失去了所有的記憶,醒來時忘了自己是誰。這時,若身邊有人提醒你的身分,你的舉止和行為會是如何:
1.受人尊敬的億萬富翁。
2.特種部隊的菁英,拿過無數獎章。
3.健身雜誌的封面模特兒,被選為世上最有魅力的人。
如果有人說你是失敗組的,那你的舉止會是如何?
1.有嚴重精神問題、沉迷於毒品的遊民。
2.過氣的音樂人,唯一的成名曲已經沒有人記得了。
3.因喝醉酒失態而意外爆紅的網路名人。
這些新身分會影響你的想法、感覺和行為。我開始執業時,就努力讓自己相信,我已是成功的人生教練。我自信滿點,表現得像大師一樣,包括努力招收學員、不斷培養相關的技能並向最優秀的人學習。這對於我今日的成就非常重要,不少名人和菁英都是我的客戶。只要你相信自己有魅力,便會做出更多行動來強化這個認同,像是吃得健康、定期運動、精心打扮和睡美容覺。我第一章談到「標籤理論」,其實你也能反過來應用它。說自己「又胖又醜」,反而會自暴自棄,不如說自己「健康有型」,先提升自己的感覺,再去揣摩健康人士的舉止。你會成為內心所相信的自己。
在1950年代,許多人都嘗試要在四分鐘內跑完一英里,運動界人士稱此為「四分鐘障礙」。直到一九五四年的某天,羅傑.班尼斯特(Roger Bannister)以三分五十九點四秒的成績達成。僅僅四十六天後,澳洲選手約翰.蘭迪(John Landy)便以三分五十八秒再次打破四分鐘大關。自那時起,已有近一千五百名跑持續打破這個「不可能」的障礙。
世上還有許多「不可能」的事,比如大器晚成的演員或是創業家。想想看,你的生活中有哪些你認為不可能成真的信念。
課間練習 → 找出綁手綁腳的信念
請思考以下問題:
1.你認為自己目前沒有哪項正面特質?
2.現在想像你有那個特質,接著看看自己會有什麼不同的表現,會做出哪些不同的選擇?
接下來,思考一下你的未來:
1.你認為有哪些夢想或抱負不可能實現?
2.你如何確定它們不可能成真?
作者介紹│尼克.哈特(Nick Hatter)
英國知名的人生教練,專長為動力心理學、九型人格理論和神經語言學(NLP)。他執業十三年,幫助數百名各行各業的客戶走出人生困境,還跨足科技業,創立了約會交友App「FDBK」。本書為他的第一本著作,也是他多年來研究與實務的總結。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時報出版《自我提問的力量:掙脫人生困境、提升覺察力、讓潛能炸裂的七大關鍵句》(原標題:我的信念是否有益)
責任編輯/李艾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