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華爾街上班是怎樣的體驗?分析師親身觀察:因為「一條領帶」被主管大罵

2023-07-24 09:40

? 人氣

2.人文學素養

華頓商學院的教育,有非常濃厚的職業訓練色彩(畢竟連學校的外號都是「華爾街軍校」了),學生們可以用非常實用的學問與實戰技巧進入金融圈,所以非常受到歡迎,這裡每年培養出在華爾街任職的畢業生數量非常之多,但相對來說,學生是在鮮少接觸人文學的情況下畢業的。雖然我對要進入金融圈的職涯目標從沒動搖過,但另一方面我也很渴望學習人文學。所以當我工作一段時間,打算回歸校園稍作休息時,我到了耶魯大學的碩士學程深造,實現了我一直以來壓抑在內心的人文學夢想。大學時期,為了讀經濟、管理與累積實務知識,不得不把人文教育(liberal arts)先擺在一旁,經過了好一段時間,才又重拾這方面的教育。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大部分情況下,大家都會走上相反的跑道,大學時期接受人文教育的學生,日後會選擇到商學院進修,積累實務知識,為就業做準備。但是我認為,我選擇的順序非常有效果。有了幾年社會經驗後再接觸到人文學,反而感覺更加珍貴,而且也更有底蘊和從容,可以理解人文學的意義。我還能夠盡情享受著當初為了提早畢業而錯過的校園生活,盡情學習哲學、英語文學和政治理論,在耶魯的那段時間,對我來說簡直如夢一場。我甚至擔任助教,指導了幾堂課程,碩士論文還以尼采的《道德譜系學》(The Genealogy of Morals)解釋了股票市場的機制。我相信學習人文學,累積知識素養,就是了解「人」的基礎,而且我認為對於考慮在華爾街發展職涯的人,這也是一門非常重要的教育。總歸來說,市場的運作不就來自於「人」與「情緒」嗎?廣範圍的知識與由此而來的洞察力,是很重要的。

有趣的是,在華爾街社交時,其中一個在無意識間向對方灌輸「與這個人聊天很有趣」、吸引對方注意力的策略,就是完全不談論商務,只聊人文社會與文化方面的知識和經驗。這真的很搞笑。這些被綁在無情數字波動裡的人們,在社交的時候竟然會非常在意人文學的素養,互相競爭誰的興趣與素養更高尚。

3.大方

我的個性比較大方,常為了身邊的人花錢。我不喜歡AA制,即便我已經打算回家用泡麵填飽肚子,但如果不小心在路上遇到熟人,我都還是會請客。假如對方年紀比我小或是比我資淺,那就更不用說了,甚至於連年紀比我大、年薪也比我高的人,一般情況下我都還是會請。我希望當有人問起我這個人的時候,對方可以記得我是一個「大方(generous)的人」,我認為這是賦予一個人最棒的讚美。說來真是諷刺,在工作上,我要盡可能用「最便宜」的價格買進資產,用最高的價格出售來實現獲利,甚至會跟經紀商發生爭執,就只為了把交易手續費調降1美分(10塊韓元、3角新臺幣)。企業分析的時候,我必須要徹底調查過與費用有關的財務狀況,也對管理層拿到的獎金反應非常敏感,這樣的我,所追求的人格竟然是大方的人啊。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