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時候有個民間習俗,嬰兒出生時,父母會挨家挨戶向鄰居祈求一塊舊布,然後用收集來的數百塊舊布縫製成嬰兒的衣服,稱為百衲衣。據說能保佑嬰兒平安成長、長命百歲。
這個傳說很令我感動。碎布縫製的衣服應該沒有什麼特別的魔力,特別的是衣服聚集了眾人的祝福,穿在小孩身上,他們也能體會到自己領受了多少人的善意,豈會不善自珍重?
二十多年前,雙胞胎女兒AB寶出生,我和太太就決定不幫她們買衣服,除了貼身的內衣褲之外,其他衣服都是我們廣發英雄帖,向親朋好友們募集來的二手衣,直到她們上大學之前,沒有買過任何一件新衣服。她們後來也發現,別人送的衣服品質、款式都非常好,每個人都把衣服清洗、整理得很好之後,才會送給我們,而且非常開心這些衣服有人能接收。很有趣的是,那些衣服原主人的大哥哥、大姊姊看到AB寶穿他們小時候穿過的衣服,都會對AB寶有份額外的親切感,也會特別照顧她們。
孩子成長的速度非常快,衣服穿一季沒多少次,隔年就穿不下了,購買時很貴,但擺在家裡用不到又太占空間,直接扔掉似乎又捨不得,難怪朋友把衣服送給我們時那麼感謝,因為幫他們解決了一個大難題啊!現代的衣服要穿破是很不容易的,AB寶接收的二手衣穿不下時,老婆大人清洗整理後,又再傳送出去,沒有說明,也不看出這些是三手衣呢!
每個家裡一定都有用不到的衣物、電器,找時間整理一下送給需要的人,是皆大歡喜的事,也是個人生活中就可以做得到循環經濟的行動。
五年前臺灣有個調查發現,平均每個民眾的衣櫃裡擁有七十五件衣服,其中有二成衣服,也就是十五件是幾乎沒有在穿的。這兩年避疫在家期間,許多人有時間進行斷捨離的清理工作,首先遭殃的就是這些多餘的衣服,以往很多人會把舊衣服丟到街頭巷尾的舊衣回收箱,但大家有沒有發現,這些回收箱十之八九不是被移除就是封起來了,因為這些年國外的舊衣需求不如以往,而且全球壟罩在疫情之下,貨運缺船、缺櫃,原本的回收單位已沒有地方可以消化滿倉庫的舊衣,只好停止接受回收。
舊衣服之所以會這麼多,全世界的快時尚品牌是罪魁禍首之一,這些服裝公司超量製造、超量傾銷取得最低成本,以非常便宜的價格吸引消費者,再加上網購的便利,不知不覺隨手一滑就買了一件又一件不見得會穿的衣服,又自以為不要的衣服是捐給需要的窮困人家,做善事又環保,所以心安理得地不斷買、不斷丟。
以前這些舊衣服的確會出口到非洲或經濟困難的國家,但這些價廉物美的二手衣卻傷害了當地的服裝產業,除了導致大量失業人口之外,也無法以基礎的民生工業發展國家的自主能力,假如一個國家連最簡單的半手工業都無法自行發展,如何循序漸進地升級到較複雜的工業,無法創造出完整的產業體系,人民與國家就永遠處於窮困、必須受人濟助的處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