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無用論》為何有些書讀得多的人混得並不好,而有些混得好的人根本不讀書?

2018-09-10 16:33

? 人氣

如果讀書有用,為什麼有些書讀得多的人混得並不好,而有些混得好的人根本不讀書?(陳明仁攝)

如果讀書有用,為什麼有些書讀得多的人混得並不好,而有些混得好的人根本不讀書?(陳明仁攝)

關於「精英」,我和「得到」APP上「熊逸書院」的作者熊逸有一場討論。熊老師問我如何看待「普通人對精英的理解」,其實這個問題就是「讀書」和「精英」到底有多大關係。我總愛鼓吹讀書的好處,認為精英必須有先進思想。而熊老師也不是那種專門談論冠冕堂皇聖人之道的假道學,他說得非常實在:普通人心目中的精英,就是掌握了核心資源、在食物鏈上排序靠前的人。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所以,這個問題就是讀書到底有啥「用」。如果讀書有用,為什麼有些書讀得多的人混得並不好,而有些混得好的人根本不讀書?有沒有可能讀書和精英的相關係數其實比較低呢?如果是這樣的話,一個食物鏈上排序不怎麼高的人不好好琢磨掙錢,去讀什麼《春秋大義》,這不是緣木求魚嗎?

這個問題是每個讀書人都得面對的問題,不能因為我們痴迷於讀書就不問有沒有用。想明白這個問題,愛讀書的才能讀得心安理得,不讀書的也是理性選擇。

我以為,這個問題得從三方面考慮。

食物鏈、智識鏈和幸福鏈

熊老師說得沒錯,的確存在一個「食物鏈」,每個人在這個食物鏈上的地位取決於他掌握的資源。資源不一定是錢,可以是權力,還可以是強大的社會關係、獨一無二的技術、出眾的美貌、影響力巨大的名望等。正如李斯說的兩種老鼠的故事,人有了資源才能有恃無恐。如果有哪個學問說這些都不重要、只追求內心純淨的精神就行,我看那絕對不是好學問。

但是也沒有哪家正統的學問說別的都不重要,你就專門研究怎麼提高自己在食物鏈上的排名就行。這又是為什麼呢?

一個重要原因是,你在食物鏈上的排名,基本上不是你自己能決定的。本書第三章解讀康乃爾大學經濟學家羅伯.法蘭克(Robert H. Frank)的《成功與運氣:好運和精英社會的神話》這本書,我們知道所謂的「精英」們之所以成功,既不全是天賦和努力,也不全是關鍵時刻理性選擇的結果,而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運氣。家庭出身很重要,在合適的時機選擇了合適的行業很重要,一些非常偶然的因素也很重要。

所以,這條食物鏈的邏輯遠遠不是誰努力就能占據一個好位置。所謂「精英社會」,是一個神話。那麼掌握優質資源的人,是不是都值得被稱為「精英」,就是一個問題了。

食物鏈排名對個人而言相當不可控,但還有另外一條鏈可以追求,我們不妨稱之為「智識鏈」。智識,就是智慧和見識。智識不是一種資源。資源可以贈送、可以繼承、可以一出生就有,智識不能。資源可以出售變現,智識不能直接換成錢。智識是「三觀」:對世界正確的認識,對人生合理的安排,知道什麼東西是好東西;智識還是歷史的經驗和做事的手段。食物鏈上排名高的人可以威逼利誘食物鏈上排名低的人,智識鏈沒有這麼厲害的效果,但是高下之分也很明顯。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