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努力工作,是為了避免痛苦,而非獲得快樂。雖然每個人都盡可能地想得到快樂,但其實他們避免痛苦的動機強上許多。舉例來說,在危險情況下求生的本能,要比你吃自己最喜愛的巧克力棒的動機更直接。因此,相較於獲得快樂,在面對痛苦的可能性時,大腦會工作得更賣力。
比如說,假設你站在一條沙漠公路的中間。擺在你前面的是一個寶箱,裡面裝滿了金錢與貴得離譜的珠寶,能夠讓你下半輩子不愁吃穿。但同時有一輛失控半翻的卡車朝寶箱衝過去。你很可能會決定跳遠避開卡車,而非伸手抓住寶箱,因為你避免痛苦的本能—在這個案例中,出了差錯就是必死無疑—超過了你獲得快樂的渴望。
如果你的人生已經跌入谷底,並且面臨著大量的痛苦或不滿,那麼你必須開始採取行動,以避免將來發生那種情況。相較於一隻些微不適的動物,一隻已經受了傷的動物當然更有動力。
相較於實際的事物,我們對快樂及痛苦的感覺更能驅策我們。當我們的大腦在快樂或痛苦的體驗之間抉擇時,大腦所依據的準則,是我們認為自己在付諸行動之後,可能會產生什麼樣的後果。換句話說,我們對快樂及痛苦的感覺,才是背後真正的驅動力。事實上,這些感覺多半有所缺陷,這就解釋了,我們的言行為什麼經常違背自己的最大利益。
關於這條規則,我想不出比香辣蚱蜢(jalapeño chapulines)更好的例子了。這是一種辛辣的墨西哥傳統小吃,味道鮮美,含醣量低,順便說明一下,「chapulines」這個字的意思是「蚱蜢」。我們說的是用辣椒調味過的蚱蜢。
此刻,你可能對蚱蜢的味道一無所知。也許你從來沒嘗過。但光是想到要吃蚱蜢,就會讓你思緒中斷。你想像舌頭會嘗到牠們噁心的味道。你想像如果咬下一口蚱蜢,你就會作嘔。你可能會不小心咬到蚱蜢的內臟器官。吃蚱蜢的感覺正在驅使你快速遠離實際吃蚱蜢的行為。
然而實際上,你仍然還沒有真正嘗試過這種滋味。你的大腦正在依據你對吃蚱蜢這件事情所產生的排斥想法去運作。真正嘗試過蚱蜢美食的人,或許會堅持告訴你,只要料理得當,蚱蜢真的很好吃。儘管如此,你可能依然無法克服自己對於吃蟲行為所產生的先天性感覺。
快樂和痛苦會隨著時間而改變。整體來說,我們關注的是此時此刻:有什麼事物是能讓我快樂,而我又能馬上得到的?還有,有什麼事物不但來得極快,還會帶給我巨大的痛苦,是我必須避免的?在考量要獲取什麼讓人舒服的事物時,我們心思會更關注在可能立刻發生的事物上。那些從現在開始起算,可能要到好幾個月或好幾年以後才會來到的快樂跟痛苦,我們其實都不會意識到—最重要的是眼前的這一刻。當然,這是存在於我們的感覺之中的另一種缺陷,也是我們經常拖延的原因。
作者介紹|派翠克.金(Patrick King)
是一位國際暢銷作家及社交技能教練。他的作品汲取多方智慧,從科學研究、學術經歷、教練經驗,到真實的人生經驗。他活躍於下列媒體平台:《GQ》、《TEDx》、《富比士》、《NBC新聞》、《哈芬登郵報》、《商業內幕》(Business Insider)等,以及線上學習網站《Creative Live》。在幫助客戶征服世界之餘,他不是在擔任一個專門翻唱八○年代老歌的樂團的主唱,就是在為了下一場10K馬拉松賽事做訓練。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大田《最強讀人術:從了解自己到透析人心》(原標題:一隻受了傷的動物更有動力)
責任編輯/游舒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