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怕的是,國人完全是在渾然不知的情況下,每天將含有棕櫚油的食品一一吃下肚。雖然食藥署訂定標準劑量,規定市售的植物油、魚油與加工食品中縮水甘油脂肪酸酯,不得超過每公斤1,000微克;嬰幼兒穀物類輔助食品及嬰幼兒副食品,不得超過每公斤500微克,但卻要到2024年才實施。
2022年7月,香港消費者委員會曾經對市面上常見的50款食用油進行檢測,其中有29款樣本檢出含有縮水甘油脂肪酸酯,占全體樣本58%,含量為100微克~2,000微克,有一款初榨橄欖油被驗出含有縮水甘油脂肪酸酯,但含量並沒有超過標準。其中一款椰子油每公斤含量1,100微克,一款花生油每公斤含量2,000微克,超出歐州聯盟的標準。
值得注意的是,印尼跟馬來西亞這兩個全世界棕櫚油最大的生產國,國民的平均壽命都不高,根據馬來西亞統計局2022年公布的資料,馬來西亞人的平均壽命是73.4歲,世界最大棕櫚油生產國印尼,國民的平均壽命是71歲,而台灣國民的平均壽命為79.84歲。
日本國家食品研究所(National Food Research Institute, NFRI)曾做了一項研究,將白鼠的飼料裡,分別加入 6%的菜籽油、豬油、棕櫚油來餵養,結果發現加入棕櫚油的那一組白鼠,生存率最低,原本應該存活24個月,才過了15個月,就死了一半,可見棕櫚油有多麼恐怖。
日常生活當中,想要完全避免棕櫚油的攝取,根本是不可能的,長久以來市面上大部分的食品都添加了棕櫚油。例如,糕點類、油炸食品、冷凍食品、冰淇淋、巧克力、各種餅乾、薯片、鳳梨酥、泡麵、醬料等等,多不勝數。
如果你在食品的營養標示上,看到如下字眼,就要注意了,很有可能含有棕櫚油:精製(精煉)植物油(Refined Vegetable Oils)、氫化植物油(Hydrogenated Vegetable Oils)、不完全氫化油(Partially Hydrogenated Oils)、人造(植物)奶油(Margarine)、酥油(Shortening)、植脂末(奶精,Creamer)、代可可脂(Cocoa Butter Replacer)。
時下大部分的餅乾、零食和一些加工食品,都含棕櫚油,最常見的油條、鳳梨酥、泡麵、麵包、巧克力、冰淇淋、薯片也是,不要輕忽棕櫚油對健康的危害,它會增加肥胖、心臟病、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疾病的風險。
作者介紹|林慶旺
畢業於文化大學新聞系,日本國立東北大學研究生,曾任國內最大書籍翻譯公司總編輯,專職英、日文書籍翻譯及審譯工作,尤其擅長醫學書籍,開啟台灣家庭醫學叢書的風潮。1995年從美國引進《褪黑激素的奇蹟》(The Melatonin Miracle)一書,為該書國際中文版監修者,一年10刷的紀錄,創下台灣醫學書籍銷售奇蹟。2000年夏天移居美國洛杉磯,對於醫學的熱愛一如往昔,將幾十年的工作經驗中,所吸取的國外最先進醫學知識,分享給時報讀者,如何健康的活下去,享受120歲的玫瑰人生。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時報出版《七葷八素,你都吃錯了》(原標題:我們每天都在吃毒油)
責任編輯/蔡惠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