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倫比亞:鹽水電燈(SDG涵蓋範圍:3,7,9,10,11,12)
你能接受沒有電的生活嗎?根據調查,傳統化石燃料將在52年內告罄,全球迫切需要找到新的能源方案,而且最好是再生能源。當各國政府絞盡腦汁選擇最有效率的能源時,生活在南美洲最北端,靠近哥倫比亞的瓜希拉半島(Guajira peninsula)上被遺忘的原住民瓦尤人(Wayúu),已經擁有了解決方案。
他們離群索居,遠離城鎮,四周被加勒比海環繞。日常依賴木材與煤油,為避免引起火災,他們不在晚上工作。每當有電力需求,好比幫手機充電,就得走上好幾公里,才能找到一處靠近城市的電源供應站。為了解決電力問題,再生能源的新創公司E-Dina和創意公司偉門智威(Wunderman-Thompson)共同開發設計了「鹽水電燈」(WaterLight)。
「鹽水電燈」是一個便於隨身攜帶的可移動式化學電燈。它利用鹽水、如海水或尿液中的電解質,與鎂產生化學反應生成電能。圓柱狀外殼是烏拉班木製作,電燈底部設有電路,頂部有一個含有孔洞的蓋子,方便加入海水,也方便電燈排出化學反應時產生的氫氣。每次電量用完,使用者只需把舊鹽水清空,重新裝進約500毫升的海水,就能續用45天。每盞燈平均壽命約為二到三年,可以重複使用超過5,600小時。它比太陽能與風力發電穩定,持續使用也不會斷電。
「鹽水電燈」的底座附有USB插座供手機或其他小型電子裝置充電。當「鹽水電燈」超過使用額度時,它的燈殼也能直接回收,對環境十分友善。
一盞小「鹽水電燈」預估能照亮「8.4個無電人口」。如今,瓦尤人能提著燈隨處移動,不需再為了充電走上好幾公里路。可以在夜間捕魚時當作誘餌,也能放在室內做主照明。婦女有了明亮的廚房客廳,可以在一起編織,陪小孩念書寫作業。
專案團隊持續把「鹽水電燈」推廣給敘利亞、索馬利亞、尼日、加彭共和國等,讓當地獲得更多機動性的能源。隨著全球難民危機的增加,「鹽水電燈」也可以作為緊急應變能源,方便國際慈善或非營利組織提供給移民。專案團隊將繼續研發相關產品,努力降低產品成本,確保「鹽水電燈」的價格能變得更親民。
作者介紹
李盈:
誕生於台灣的都市叢林,熱愛異國文化與各類黑科技,喜愛哲學、文學、藝術、天文與物理。畢業於英國倫敦大學・巴特萊特建築學院・策略專案管理研究所,深受各類極具創意的國際專案所震撼,進而發現另一種能改變世界、幫助世人、促進社會進步的途徑──SDGs。感念於各類SDGs專案於世界百花齊放的連鎖效應,矢志與所有人分享這類知識與正念,希望能為台灣在SDGs的推動上獻上一份心力。
李小敏:
資深媒體人。有幸,在台灣媒體最輝煌的時代,於報紙、廣告、雜誌、周刊、月刊及廣播、電視、網路電子媒體之間泅泳逾30年。並在企業家協會和基金會擔任執行長與企業顧問多年。不同的歷練不同的看見。新聞事件背後的真相,企業的社會責任、人類對大自然的踐踏揮霍,在在教人輾轉反思。
疫情迄今,災難日烈,遠方的戰火燒去太平歲月,當下與未來無人篤定,地球還能給我們多少時間?聨合國憂心忡忡,SDGs不容躭延。其實,許多跨國企業和平凡個人,早已默默用人溺己溺的精神展開行動,幫助你我的星球永續存活。他們的故事激勵人心,矢願餘生:自己活好,也幫他人活好。這是最大的善。也是對地球和人類的修復療癒!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時報出版《用今天拯救明天:SDGs改變世界實踐指南,永續發展100+經典行動方案》
責任編輯/郭家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