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也有報告指出不使用手機的好處。據英國研究表示,學校禁止使用手機後,學生的成績就進步了(韓森,2021)。
如何擺脫谷歌效應的負面影響?
現在可說是能立即取得許多資訊,進而只是單純背誦某些東西的能力很難得到肯定的時代。因此,有可能導致深入學習某個事物的意願下滑。
不過,多數的考試都禁止攜帶手機與電腦,因此還是有必須背誦的時候。也許有人會認為這種狀況不合理,但就算可使用手機或電腦查詢,基礎知識量愈多當然愈快找到需要的資訊,理解所需的時間應該也比較短。換言之,若要解決問題,事先將資訊儲存在自己的腦內是最好不過的方法。
順帶一提,使用紙本書或辭典學習的話,記憶黏著度會比較高。想要深入學習的話不妨使用紙本書吧。
參考文獻
Guangheng Dong and Marc Potenza, "Behavioural and Brain Responses Related to Internet Search and Memory", European Journal of Neuroscience: 42, 2546-2554, 2015.
Betsy Sparrow et al., "Google Effects on Memory: Cognitive Consequences of Having Information at Our Fingertips", Science: 333, 776-778, 2011.
Anders Hansen, "Skärmhjärnan".〔繁體中文版:安德斯.韓森(葉小燕譯)《拯救手機腦:每天5分鐘,終結數位焦慮,找回快樂與專注力》究竟。〕
第三人效應 Third-Person Effect
意思:覺得他人比自己更容易受到大眾媒體的影響。
關聯:敵意媒體效應
動畫的管制
漫畫《航海王(ONE PIECE)》中有個角色叫做香吉士。漫畫與日本版動畫的香吉士總是叼著香菸,但國外版動畫的香吉士卻是叼著棒棒糖。動畫《蠟筆小新》中被認為會教壞小孩的「低俗」場景後來也都遭到刪除。
除此之外也有許多人呼籲,要管制殺人犯或性犯罪者喜歡的動畫或遊戲。
雖然這些做法都是為了防止孩子受到不良影響,但要打造健全的社會真的需要這種管制嗎?
著眼於這個現象的其中一項理論稱為第三人效應。
第三人效應是指,認為自己在媒體或網路上接收到宣傳(propaganda,企圖導向特定的思想、輿論、態度、行動的行為)或有害資訊時不太會受到影響,但其他人容易受到很大的影響。因此,我們有可能認為自己以外的第三人容易受到媒體的不良影響,而對大眾媒體及其他媒體進行過度的管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