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文壇的現實,菊池寬沈潛與暴起後的真實意義

2018-09-20 16:36

? 人氣

我們不得不說,「文壇」這種作為作家發表作品的公共空間,後來因這舞台成名得利的祕辛,以及其形成過程的確充滿時代的意趣,它甚至可能搖身一變,成了藝文導覽員,把好奇者又帶回大眾生活的場域。例如,在明治時期,只要文人作家自成團體,創辦刊物發表文章,或者以作家書房交誼,廣義上就可稱為「文壇」。最早有尾崎紅葉的「硯友社」、夏目漱石的「漱石山房」等等,那裡可謂他們的文學沙龍,同伴相互鼓勵批評,以求寫作技藝的提升,但還沒有藝文市場的概念。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如果我們從當時的薪資水準來看,或許就能更加理解作家們與稿酬搏鬥的故事。以夏目漱石為例,那時他在東京帝國大學擔任講師,所得薪資不多,因此《朝日新聞》找他到該報社撰寫連載小說,他經過慎重確認,掛上記者頭銜,保證月薪二百圓,並有年中歲末等高額津貼,他才辭掉了教職,成為有穩定收入的報社記者。後來,夏目漱石的小說大為暢銷,慢慢地擺脫了窮困生活的糾纏,可謂名利雙收,他是作家成功轉型的佳例,不過,如他這般幸運的作家終究少之又少,多半仍然在貧窮線上努力求存。

到了大正時期,作家面對的挑戰又不同了,只憑出版小說作品集的版稅,幾乎很難維持家計。新的時代出現新的媒體,印量龐大的雜誌決定著作家的命運,誰能在知名雜誌寫稿,就能拿到厚實的稿酬,成名也相對快速。根據統計,當時(1911年)由著名總編輯瀧田橒陰主編的《中央公論》,銷售量就高達12萬冊,於大正5年創刊的《婦人公論》也高達7萬冊。這些暢銷雜誌提供給作家的稿費,還勝過明治時期在報社撰寫連載小說的記者。所以,那時有一種說法,瀧田橒陰總編輯坐著人力車到某作家住處,那位作家等同於受到文壇的肯定,直白地說,他就是有(文壇)正字標記的名作家。

據日本文壇史指出,大正7年的時候,瀧田橒陰的人力車來到了菊池寬的住處。然而,菊池寬成為著名的大眾小說家以前,經歷過幾多風雨波折,以及他和芥川龍之介的關係。

確切說來,菊池寬和芥川龍之介是舊制一高的同學,只是菊池寬就讀一高以前,經歷了某些波折,也就是他在即將畢業之時,無端被捲入了一起竊盜事件,而遭到了校方退學,因此他們雖然是同學,卻比芥川龍之介年長三歲。菊池寬看到文學夥伴進入了東京帝國大學,自己卻沒有畢業證明,心中難免感到落寞沮喪。為了振奮起來,他後來到京都大學選科當旁聽生。不過,他從京都看到同學芥川發表了短篇小說〈鼻子〉,成功地在文壇打響了名號,並得到了夏目漱石的激賞,更讓他焦灼不已。

不過,這裡有一段文壇插曲,還必須提及受夏目漱石和森鷗外影響而創辦的《新思潮》文學雜誌。了解這作家的成名過程,某種程度上,可解開菊池寬起步落後的謎題。除了豐島與志雄、山本有三和佐藤春夫之外,久米正雄、菊池寬、芥川龍之介和松岡讓等等,也亦是第四次《新思潮》復刊的台柱作家,在這成員當中,以久米正雄最早於文壇上闖出名號。其後,久米和芥川成了夏目漱石的入室弟子,學習文學寫作的堂奧。說來奇怪,漱石收了這兩名門徒,只對芥川青眼有加,毫無保留地肯定芥川的作品,說他具有傑出作家的稟賦,但對其門徒久米正雄並非如此。他批評久米雖然寫得出好作品來,文字上卻略顯鬆散。久米得知老師對他這番評語,想必很不服氣。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