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食餐廳寶林茶室爆發疑似集體食物中毒,截至28日止,已經有2人死亡,除了台北,新北、台南等其他縣市也出現民眾用餐完身體不適的狀況。目前相關情況還在調查,衛福部專家研判恐是米酵菌酸所致。 營養師程涵宇說明,米酵菌酸少少劑量就可能致命,除了粿條之外,還有9種高危險食物要注意。
營養師程涵宇撰文分享,米酵菌酸(Bongkrek acid)小至1–1.5毫克的劑量就可能致命,報告的症狀包括胃腸道和神經系統症狀,重症患者會出現肝臟和腎臟等多個器官衰竭。營養師程涵宇指出,在中國,食源性米酵菌酸中毒事件中涉及的食品通常與發酵穀物製品、變質銀耳和馬鈴薯製品有關,以下透過簡單QA讓大家了解米酵菌酸。
米酵菌酸是什麼?
程涵宇營養師說明,米酵菌酸來自於B. cocovenenans 產生的致命毒素且在自然界中廣泛存在,從牆層土壤、大豆儲藏、乾玉米葉、野生雜草、半乾銀耳和乾燥銀耳中分離得到。亞洲和非洲曾報告米酵菌酸中毒事件,主要與變質或發酵食品有關,相關中毒事件有95%發生在5月到10月,高峰期則在7月。
米酵菌酸可能出現在哪些食物中?
腸粉
河粉
米線
濕米粉
濕冬粉
久泡木耳
久泡銀耳
涼皮
發酵玉米麵
哪些食品容易受米酵菌酸汙染?
1.變質澱粉類產品(糯米、小米、高粱米、馬鈴薯粉等)
2.變質的新鮮銀耳(Tremella fuciformis Berk)
3.完全或不完全發酵的玉米
4.椰子製品
米酵菌酸加熱可以去除嗎?
程涵宇營養師說明,米酵菌酸沒辦法透過加熱去除,120度c加熱一小時一樣還是有毒素,且目前沒有解毒的特效藥。
被米酵菌酸污染的食物能分辨嗎?
被米酵菌酸污染的食物無法分辨也吃不出來,米酵菌酸無臭、無味;受污染的食品還是有正常的外觀、氣味和味道。
米酵菌酸食物中毒症狀有哪些?
程涵宇營養師說明,吃到受米酵菌酸污染的食品後的潛伏期為1至10小時。主要影響器官為肝臟、大腦和腎臟,嚴重程度和時間進程有所不同。報告中常見的症狀包括不適、頭暈、嗜睡、出汗過多、心悸、腹痛、嘔吐、腹瀉、血便、少尿、血尿等。
本文授權改寫自程涵宇營養師 Dietitian Han-Yu Chen。
責任編輯/游舒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