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覺間,華爾街就這麼被瓦解了。這些年來,市場從追求頂尖選股人變成追求頂尖指數型基金。我稍早曾經說過,雖然我們用低成本指數型基金做為投資組合的基本元素,已經重新定義了投資的基本原則,但是這並沒有改變華爾街的執著,華爾街仍想要影響我們的生活。
1992年5月30日,標準普爾公司建立兩個新的指數以追蹤價值股與成長股;到了1992年11月2日,先鋒就成立相對應的價值型指數型基金和成長型指數型基金。
優化你的多元投資組合
也是在1992這一年,芝加哥大學兩位教授尤金.法瑪(Eugene Fama )和肯恩.法蘭奇(Ken French ,現任教達特茅斯學院)發表報告,標題為(股市預期報酬的剖面圖) (The Cross-Section of Expected Stock Returns )。他們的研究發現,投資組合的報酬會受到三個因素影響,也就是所謂的三因素模型:
.投資組合中的普通股總數。
.投資組合中的小型股數。
.投資組合中的價值股數。
基於這份研究,德明信基金為了有意獲得預期超額報酬的投資人,於1992年成立價值基金和小型價值基金。
這時情況變得更複雜了。華爾街和學術界並非所有人都同意法瑪和法蘭奇的研究;有些人則是認為,小型股和價值型股的預期超額報酬不是風險因子,而是行為因子(編按:表示影響決策過程並導致人們行動的任何因素)。相較於有華爾街選股分析師背書的、成長較快大型股,小型股和價值型股的股價都偏低而且被忽略。
這是風險因子還是行為因子?這是否重要,以及你是否該將這些因子納入投資組合中?
我讓你自己決定吧。
1983年,我搬到華盛頓西雅圖,我住在西雅圖市區北部一個很有趣的小社區,叫做安皇后。離我住的公寓幾條街外的地方,有一間不太乾淨的小雜貨店,裡面賣一些基本的生活必需品──你知道的,就是星期六晚上需要的六罐裝啤酒或一桶冰淇淋。濃湯罐上布滿灰塵,收銀員不太愛理我,因為他忙著看黑白電視。
我搬到安皇后區十年後,開發商進駐,把那間骯髒雜貨店幾條街外的一個街區鏟平,並建造一間時髦的新雜貨店,我們就先稱之為麥克雜貨店。那間雜貨店是西雅圖最酷的雜貨店,有點像全食超市(Whole Foods)的前身。
骯髒小店和麥克雜貨店都不是上市公司,但是我們姑且假設這兩間店都上市交易了。我們在決定該買哪一檔股票時,尤其是在聽說麥克雜貨店超級成功而且預計在西雅圖各地開設分店時,你會想買哪一間雜貨店的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