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年前的首集是皮克斯進入10世代後最強的原創作品,相隔9年續集歸來,作為皮克斯繼《玩具總動員4》後最令人期待的新作,所幸9年的等待不負期待,在首集的驚人創意下擴充大腦世界觀,延伸出更多情緒探索,毫無疑問是疫情後皮克斯完整重振雄風的大銀幕回歸作。
首集側重親情,藉搬家到異地的陌生感開啟一連串的腦內風暴,續集從親情轉為友情,藉3天的曲棍球集訓營開啟一連串新舊朋友來回抉擇的青春焦慮期探索,年齡設定從首集的11歲來到續集的13歲,本以為續集會是連戀愛都探討的校園電影,殊不知編導將格局縮的很小,只聚焦於友情的探索,在極短的時間跨度中穩健地將友情這個命題結合邁入青春期的同儕焦慮玩轉出更加豐富的元素。
焦焦、廢廢、慕慕、羞羞四種新情緒的加入,都是青春的躁動中不可或缺的情緒,焦焦作為本次踏入青春期的頭號主角,代表著未雨綢繆的焦慮,有著危機處理專家(甚至過於矯枉過正)的設定;廢廢代表著厭世的頹喪感;慕慕代表著青春躁動中羨慕同儕的情緒;羞羞代表著害羞的情緒,這四種情緒的加入,在極短篇幅中便藉著截然不同的性格以及迥異的外型成功塑造出來。
此次在青春的躁動中加入新的情緒、擴充大腦世界觀的建構(諸如拋諸腦後、內心深層秘密、意識河流、深層信念灌溉地等),並新增「深植人心」的信念設定,讓萊莉在同儕的汰舊換新拉扯中,產生信念的動搖,並在不斷動搖的信念當中,產生對自我的懷疑,繼而產生自我定位的焦慮,我是好人嗎?是我還不夠好嗎?究竟哪個才是真正的我?
焦慮的主宰、信念的迷失與自我的懷疑,構成這次的腦內大風暴,在首集的五種情緒下繼續延伸,續集將主線任務設為在拋之腦後的垃圾堆中找回信念,在青春焦慮中找尋自我的定位,若首集的年齡是「本我」的探討中混著一點自我的摸索,那續集邁入青春期儼然是更加著重於「自我」的探索,在年齡層日益升高的同儕中如何與舊團體告別,如何與新團體融入,如何在交友過程中摸索出全新的自我定位,便是本集以友情為命題的主軸。
正如同首集將憂憂塑造為麻煩精,卻又沒明確妖魔化成反派般,續集的麻煩對象換成了危機處理專家焦焦,看似能在未雨綢繆中單獨處理好一切,殊不知只是讓情況更加每況愈下。能懂為何編導會說《原鑽》是啟發他們製作續集的種子,本片的台詞量以及情緒確實不斷遊走在如同《原鑽》般的話勞焦慮中,首集的幻想樂園到了續集變成危機預想團隊,焦焦在第三幕的焦慮崩潰如同《閃電俠》第三幕不斷修正錯誤中矯枉過正逐步迷失的過程,終究得所有情緒一起扛才能緩解當下情緒,讓萊莉產生正向思考才能放下焦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