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跨國化妝品品牌「資生堂」2020年推出新保養品牌「葆木」(BAUM),品牌主打與自然共生、以環保為主,旗下有關卸妝、潔面、精華及面霜等產品均採用90%以上的天然原料,不含防腐劑、合成色素等,品牌在新冠疫情爆發期間誕生,卻也不畏疫情擴大,並在2021年打入中國市場。不料,葆木卻在今(2024)年宣佈退出中國市場,再加上資生堂陸續「刪減」在中國市場的經營品牌,引發外界熱議。
葆木全面退出中國市場
葆木6月下旬在中國網購平台「天貓」發佈閉店公告,並表示該平台上的品牌旗艦店將從7月10日起不再接受新訂單,各類售後服務與需求則提供至8月10日,除了網購平台,葆木在中國第一家概念店專櫃「上海芮歐」百貨專櫃也已在6月底撤櫃。根據陸媒《每日經濟新聞》報導,資生堂中國相關負責人受訪時僅表示:「BAUM葆木品牌因戰略調整,決定停止在中國市場的產品銷售。」
根據天貓旗艦店上的資料,葆木涵蓋了臉部護理、手部護理、香氛等品項,產品單價在240元至890元人民幣(約1070元至3968元新台幣)之間,但與資生堂與旗下其他核心品牌相比,葆木在中國市場受眾不多,其天貓旗艦店除了1款護手霜、精油分別突破900多至1000的銷量外,其他產品的銷售只有數十到200之間,與核心品牌動輒銷售破萬的商品相較,可見明顯差距。
值得注意的是,相較自創的葆木,資生堂近期更專注於將資源投入其姐妹品牌,即2019年收購的美國品牌「醉象」(Drunk Elephant),醉象今年4月進入中國市場後,除了開設天貓旗艦店,在中國各地的絲芙蘭(SEPHORA)都有販售,資生堂更計劃在今年底覆蓋300家門市。資生堂一邊引入成熟品牌,一邊退出低效率品牌,明顯可見資生堂在中國市場的調整。
資生堂大刀闊斧「修剪」進入中國的品牌
事實上,包括資生堂等日系美妝品牌去(2023)年因日本核汙水排海後,慘遭中國市場排斥,銷售額出現下滑,根據財報顯示,資生堂去年在中國市場的淨銷售額年減4%至2479億日元(約500億元新台幣)。資生堂當時指出,品牌在中國市場正從「依賴大規模促銷活動」,轉向「根據消費者喜好」,以品牌價值傳播為中心。在截至2025年的中期經營策略中,資生堂也提及「實現中國旅行零售業務高品質成長」,以進一步加速核心品牌成長。
對於資源調整,除了葆木,資生堂也收縮了旗下保養品牌「IPSA」在中國的銷售網絡,並剝離(對外出售其下屬部門、生產線)「水之密語」(AQUAIR)、「可悠然」(KUYURA)等10個小眾護膚品牌。資生堂大刀闊斧進行品牌「修剪」,但這次改革成效如何,則仍需事件觀察,不過值得注意的是,資生堂今年第1季中國市場淨銷售額達到555億日元(約111億元新台幣),較去年同期成長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