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幫自己做好退休規劃了嗎?隨著人們越來越長壽,做好全方位的退休計劃變得比以往更加重要,而準備退休金時還必須考量壽命延長、健康醫療、通膨、投資等4大風險,對此,國立政治大學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教授王儷玲提出應對之道,同時強調一定要做好長期投資規劃。
抗通膨、迎長壽 退休金準備多少錢才夠?
很多人從30歲開始就提早為退休金做準備,王儷玲認為,一般人退休後大約還有25年的生活要過,其中通膨與投資風險是現代人面對退休準備的最大挑戰,王儷玲也提到,調查指出,台灣人2020年需要準備的退休為1000萬元,但受到通膨影響,現在必須準備1400萬元才足夠。
首先,通膨導致物價抬升,退休後的購買力可能因此下降,舉例而言,若以通膨率2%計算,購買力20年後將降至60%;達3%時,購買力將下滑至50%,相當於1000萬元的存款在20年後的購買力只剩下500萬至600萬元,因此必須準備1.3至1.5倍的退休金來因應。
長期投資才能抗通膨 專家:別把錢全部存定存
而投資方面,王儷玲則提醒務必以長期投資為優先考量,有別於股市漲就追高、股市跌就停損出場的短期投資,長期投資必須定期定額投入資本,股價下跌時反而更要加碼,以平攤成本,通常6年下來,投報率平均可至6%以上,甚至有機會達到10%,比短期投資追高殺低的收益更高,也更有助對抗通膨與長壽風險。
王儷玲建議,如果距離退休還有30年以上的時間,可將長期投資的投報率設定在8%至10%,到了40、50歲時,再逐漸調降至4%至6%,並維持到退休。她也提醒,到退休前可以投資固定收益類的商品為主,早期股票多買一點,晚期則債券占比多一點,達到早期增值、晚期保值的效果,但千萬不要將所有資產都存入定存或買股票。
長壽風險提升 你的保險足夠保障晚年生活嗎?
除了資產配置,擬定退休計劃時,還必須考量許多「隱形成本」。王儷玲表示,以往退休後平均還剩下23年壽命,但隨著醫療進步、壽命延長,現在至少要做足退休後還有25年以上壽命的準備,因此購買年金保險是應對長壽風險的最佳選擇。
為何保險也是退休計劃的重要一環?王儷玲解釋,醫療與健康照護和長壽議題息息相關,很多人年老後與慢性病共處,甚至面臨癌症、失智等問題,此時手頭如果沒有保險的輔助,就只能動用退休金來支付所有醫藥費,最後導致退休金不足。當不健康餘命長達8至10年時,至少要額外準備600萬元來應付醫療開銷,退休前應做好保單健檢,確保自己晚年生活有足夠保障。
二度就業成趨勢?傳承經驗兼賺退休金
而現在有許多已達退休年齡仍選擇重返職場的中高齡二度就業人口,王儷玲指出,這個現象未來會越來越普遍,這些長者傳承經驗的同時,也能為自己累積更多退休準備金,創造雙贏局面。不過王儷玲提醒,找工作時要多留意公司的福利政策,包含勞健保等個人權益。
最後,王儷玲也再次強調,資產絕對不要置放在銀行存台幣定存,可以選擇投資外幣或是債券,過低的投報率不足以因應未來的長壽與通膨風險,一定要做好長期投資的資產配置規劃,且投報率至少要維持3%以上,為自己打造更安穩的退休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