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製造業是支持國家經濟的最大支柱,然後如今卻屢屢傳出有製造商破產,即便是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致力推動的電動車、太陽能及半導體產業,也都面臨困境。有外媒就認為,中國淪落此地步,是因為產能過剩、過度投資和「內卷式」惡性競爭。
根據英國《經濟學人》報導,習近平想要推動的三大產業皆面臨困境,例如電動車產業,自2023年初以來已有8家大型汽車製造商關閉或停止生產,其中一家汽車製造商Levdeo宣布破產更為供應商、代理商和銀行留下了40億元人民幣(約新台幣181億元)的帳單,甚至還有5萬2000家相關企業因此倒閉,比前一年增加近90%。
太陽能產業也不甚樂觀,由於供應過剩導致價格降至比成本還低,逼得許多廠商不得不縮減生產規模,或是取消進入市場的計畫,顯然逐漸從零組件中失去利潤;而半導體產業則因為政府將投資重點放在低端晶片組件上,想要輕鬆贏得市佔,卻導致供應嚴重過剩,生產零件的公司紛紛倒閉,光是2023年就有1.1萬家相關公司倒閉,平均下來每天倒閉30家,數字敏感到中國媒體都不敢報導。
一份針對中國國內超過50萬家企業的調查顯示,今年上半年工業內的虧損企業數量激增44%;而國家統計局數據指出,截至6月底,中國約有30%的工業企業出現虧損,已經超過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期間創下的最高紀錄。
雖然中國政府承認「內卷式的惡性競爭」確實為製造業帶來壓力,也承認對一些綠色技術的過度投資,但報導指出,中國各城市、省份的債務已超過60兆人民幣(約新台幣2716億元),已經被告知要限制支出,負債累累讓地方政府難以對陷入困境的企業伸出援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