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快訊
20171031-SMG0035-快訊小紅條兒

蛋塔效應再現?讓充電業者良幣驅逐劣幣吧!

2024-08-19 17:16

? 人氣

蛋塔效應再現?讓充電業者良幣驅逐劣幣吧!

蛋塔效應再現?讓充電業者良幣驅逐劣幣吧!

自從2020年中國武漢疫情爆發以來,不僅是全球人類的一大浩劫,更改變整個生活型態、經濟與生態供應鏈,再加上議題炒作與各國政府的推波助瀾,電動車與相關產業儼然成為當紅炸子雞,尤其與電動車最直接的充電站體,建置量與速度也較以往更多更快,就連台灣充電站點也有明顯成長,然而激情過後眾人開始思考,到底是要效率高還是站點多?而這會不會又是另一次的蛋塔效應?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BY 特約撰稿 蔡至兼

自從2020年中國武漢疫情爆發以來,不僅是全球人類的一大浩劫,更改變整個生活型態、經濟與生態供應鏈,再加上議題炒作與各國政府的推波助瀾,電動車與相關產業儼然成為當紅炸子雞,尤其與電動車最直接的充電站體,建置量與速度也較以往更多更快,就連台灣充電站點也有明顯成長,然而激情過後眾人開始思考,到底是要效率高還是站點多?而這會不會又是另一次的蛋塔效應?

 

回想起蛋塔效應,台灣早已發生好幾次,而且多和民生消費有關,如1980年代的泡沫紅茶店,根本就是五六年級生的回憶,1998年葡式蛋塔剛進入國內時就引發熱潮,還記得當年要買個蛋塔就和搶IU演唱會門票一樣刺激,且短短三個月街頭充斥蛋塔店,密度之高完全不輸給現在的手搖飲店;爾後像Krispy Kreme、Mister Donut、雷神巧克力、義美厚奶茶、髒髒包、摺疊自行車(就是小折啦)等,幾乎是不勝枚舉,似乎每隔一段時間都會充滿話題性、流行時間短的商品出現。而觀察目前國內的電動車市場,好像也有這樣的狀況隱隱乍現,但隱憂卻在於投資金額非常高的充電站。

話說政府為了積極推動零碳排,將電動車視為解決汙染的最佳方案(我長時間堅持的看法與事實都證明這方法不是唯一,反倒造成更大汙染),政策一出除了對電動車進行關稅減免,更有不少業者投入建置充電站,據統計全台目前汽車總量約740萬輛,電動車則有約8萬輛,大概是1%左右的比例,說起來實在不算多,嚴格來說應列為少量中的微量,然而為了因應充電需求,超充站點目前約440個,總充電樁數量約1,700個,其中TESLA就佔了107個站點與637個充電樁,當然這裡頭不包含車商在經銷據點自行架設,再者現階段投入經營充電站的民間業者多達26家,這之中不到十個站點就高達19家,當然這裡面還有全台第一個行動充電站。不過蓋充電站與開間蛋塔店的資金可是不同層級,尋找土地、供電拉線等都耗時耗力耗成本,絕對不是外界所看的那麼簡單。


但為何說充電站恐怕也會陷入蛋塔效應?撇開自家可慢充、公有或賣場慢充不說,雖說全台充電樁數量不少,但各家功率卻大有不同,一般來說現有DC快充的功率從30kW、170kW、260kW到360Kw都有,但不是每個站點、每個充電樁都是高功率,有時打開手機App尋找附近充電站,好不容易找到後卻發現唉呦我的媽,竟然只是30kW的功率,充到飽也要耗時一、兩小時;而隔壁棚是360kW大概20分鐘就可充飽走人,所以不是充電站、充電樁多就是王,現在講求的可是功率啊!因此這些只建置低功率充電樁的業者,說穿了就是來湊熱鬧趕潮流,日子久了自然會被市場淘汰。因此電動車真的要發展,車口數要能大幅成長甚至取代部分燃油車,撇除居住環境等問題外,就是充電速度要能和加油一樣快。而且據傳還有不少充電業者的硬體設備是來自中國(就是中國貨啦!都禁止中國車國產了,中國充電樁還不禁嗎?),這點相關單位還是要好好查一查,不然要怎麼有效推動台灣電動綠能產業的發展?

 

但最奇怪的是,既然政府有意推動電動車發展,照理說應該是由包含中油、台電這些國營企業去想辦法設置高功率充電站才對,畢竟這是和國家能源有關聯,怎麼會由民間業者自行掏腰包呢?至於電動車的熱潮是否會持續下去?以目前全球車廠的態度來看,除非電池相關效能與安全有更進一步的發展,否則只能成為汽車動力的另一選項,而無法真正取代燃油引擎。至於充電業者是否會成為另一個蛋塔?我想就讓真正有意發展的良幣留下來,剩下的沾醬油、想撈點好處的完全消失吧!

#以上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原文詳見:CARTURE 車勢文化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