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產業地圖砲:國產車自製率政策會扼殺消費者的選擇權嗎?|浮浪講

2024-09-05 16:15

? 人氣

雖說MG以散件來台組裝以國產身份來台銷售,但對於廠商來說這也是一大豪賭,畢竟沒有人知道是勝是敗,然而單純的車系編成、配備滿載又充滿競爭力的價格策略、以及產品適切地吸引消費者,在充斥高車價的市場中脫穎而出,也讓許多品牌受到不小壓力,然而正是這股壓力也無形中影響政府政策;倘若當初MG在台灣的銷售狀況不佳,或許政府也不會祭出法條伺候,更不會其他人想分一杯羹。一如業界知情人士表示:「每個人都知道零組件在地化能活絡本土產業,但經濟規模太小確實不符合成本,縱使全球化、世界市場是趨勢,而且光開模費用就不符合成本,再加上加入WTO後所有國產車廠多從國外進口零組件,充其量只是來台組裝,原本的模具廠不是轉型就是退出,試問在這個節骨眼是要去哪裡找人開發模具?只能說政府的政策太過草率,完全是顧前不顧後!」而且當工廠的稼動率不足時,勢必會有裁員的事情方發生,屆時不僅是失業也會造成社會問題,這可是會讓人頭殼抱著燒啊。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但平心而論,現在的國產車、進口車有多少零組件來自中國?先前在韓國仁川自己發爐波及140多輛車的BENZ EQE,就是採用中國孚能電池(主要客戶是北汽等中國品牌),VOLVO(很多零件是吉利的)、HYUNDAI Custin及即將問世的Mufasa(中國市場專用車),甚至多年前我也曾在國內某大車廠的工廠內看見廣汽簡體字的零件準備組裝,同時像BMW、TESLA、TOYOTA、JAGUAR LAND ROVER、PSA甚至LUXGEN等,只要是電力驅動也多和寧德時代脫離不了關係,那麼別扣著「僅限國產車」的大帽子,光電池的成本比例就佔了一輛車不少,那麼按照政府的35%算法,基本上沒有一個品牌能脫離和中國的關係。

既然要用一道高牆阻中國車進台組裝,那麼已經在市場上販售多年的DFSK東風小康、其他品牌的商用車及大客車,要不要也一視同仁公平對待,而不能只用法規找乘用車麻煩,否則國產化自製率就沒有意義了。業者一定配合政府政策,但盲目且粗暴的立法及實施,既無理且對於已購買MG的消費者權益如何保障?難道消費者必須只有掏更多錢買車一條路,而不是有更經濟實惠的選項?尤其政府訂出2050年淨零碳排的目標,而目前市場中的國產電動車只有LUXGEN n7一種選擇(MG4現階段無法生產啦!),難不成要強迫老百姓照單全收?就不能有品質更好、更符合自身需要的選項嗎?在我看來這好似有圖利特定廠商品牌之嫌!

我覺得最主要關鍵乃全球化是當前的趨勢,所有大量生產商品化的東西都是調達來調達去,獨獨汽車業在強調大陸零件不合理亦或不合法,既針對特定業者又沒適法性,經濟規模是車輛的根本,若如此做為變成了澳洲第二,對於零件業者更不利。那我們政府到底是在禁止什麼?環顧你身邊周遭的日常生活用品有多少是「Made In China」?若真要意識形態至上,別說是台灣,全世界恐怕都會回到原始時代。

汽車本身是無辜,其用途就是提供個人移動之便,但淪為政客、業者的殂肉確實可悲,只是車價越來越貴,許多年輕人早已不將買車、買房列為人生目標(因為薪資少、物價高,哪有辦法供養得起),現在就連最基本的購車權利都要被扼殺,看來只剩出國旅遊一途了!至於這場大開地圖砲的鬧劇最終會怎麼收場,是全民共業還是有人獨善其身,就繼續看下去吧!

SanjiNoir 黑侍樂讀 Facebook 粉絲團

SanjiNoir 黑侍樂讀 Youtube 頻道

這篇文章 政府大開選擇性地圖砲?必閃?必死?還是留你一條命?|浮浪講 最早出現於 SanjiNoir 黑侍樂讀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