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犯錯時,父母該如何面對?專家教1種說話方式,養出「情緒穩定、有自信」的孩子

2024-09-16 17:23

? 人氣

一般父母表達失望的方式是說以下這些話: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你是怎麼回事?」

「我本來以為你可以,原來你根本做不到啊!」

「早知道當初就不應該讓你......」

注意!這不是表達失望,而是傳遞出後悔和不信任,而且是非常嚴重的錯誤方式。就事論事,才是表達失望的正確方法,也就是只對結果的共情,而非否定孩子的能力或所做的決定。

正確表達失望的方式可以這樣說:

「真可惜!這次沒有入選,結果的確有點遺憾。」

「 最後一道題目真的太難了, 連我也想了半天。不過你已經很努力了......

「 看來, 其他參加比賽的同學程度的確比我們還好啊!我們還有機會嗎?」

「啊!擺了一個小時的骨牌,結果一不小心就失敗了,功虧一簣,真可惜!」

對於孩子失敗的結果,應該產生相應的情緒反應,這種表達非常重要,因為這也是他們未來獨立面對困難時會遭遇的情況。對於一個心理健康的人來說,遇到挫折並非不該有情緒,這樣會造成神經系統的內耗和損傷,而是應該自然地產生相應的情緒。健康的人格首先會接受「自己有情緒」的事實,其次是安撫自己的情緒,最後是從情緒中走出來並尋求解方。

所以,父母不需要一直保持鎮定,而應該為孩子示範如何做一個正常的普通人,也就是具備調整心理狀態的良好能力,以及積極主動的樂觀心態,這才是真正的強大。在孩子做錯事之後,有些父母會情緒失控,比如歇斯底里地大聲斥責和抱怨,甚至徹底否定孩子。這些反應會讓孩子原本內疚的心態雪上加霜,本能地逃避或反抗這種攻擊和傷害性的表達。很多冷漠和仇恨的種子,就是這樣埋進孩子的心底。

孩子在做錯事情時一定也很惶恐,在這個過程中,他是第一個覺得內疚的人,是第一個自責的人,也是第一個期望情況能有改善的人。這時父母的共情和同理會是非常好的安慰劑,跟孩子一起失落、一起沮喪、一起不甘心,然後再給予信任和鼓勵。

符合孩子從情緒化到自信,再到懂得如何改善的所有需求,他們才會越挫越勇,下次做得更好。

作者介紹| 姜振宇 

心理學專家、北京師範大學博士、微反應科學研究院院長,也是兩個男孩的父親。
曾任《四大名助》節目主持人,《非常了得》《非誠勿擾》特別來賓。著有《微反應》《微表情》《掌控者》《掌控者2》等書,銷量破百萬冊。他講解的心理學,深入淺出,平易近人。由於對心理學、腦科學、微表情、微反應的精準掌握,經常受邀至中、小學為學生孩子解說心理健康。致力推廣心理學,重構兒童教育的認知邏輯,讓父母走出教養黑洞,遠離無效管教,被譽為教養界的「心靈擺渡人」、「育兒活寶典」。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時報出版《逆,是為了想長大:心理學教授的雙寶爸,解析青少年冷漠、敏感、易怒的底層邏輯

責任編輯/陳得馥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