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犯人被流放,為何不偷偷跑回家?揭歷史劇沒說真相:1原因讓他們乖乖留下來

2024-10-09 16:35

? 人氣

古代被判流放的犯人,有可能偷偷溜回家嗎?(圖/取自youtube)

古代被判流放的犯人,有可能偷偷溜回家嗎?(圖/取自youtube)

在古代社會中,流放是僅次於死刑的嚴厲刑罰,往往讓犯人們面臨九死一生的處境。流放之地通常偏遠荒涼,路途艱難,許多犯人在抵達前已經命喪途中,就算勉強抵達目的地,也可能因水土不服而病死,但這些犯人為何不偷偷逃跑回家呢?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流放刑罰在古代是僅次於死刑的重刑

根據《國家人文歷史》報導,流放是古代五刑中的一項重刑,僅次於死刑。對於古人來說,流放不僅意味著被迫背井離鄉,還代表著一種精神上的消亡,因為他們十分注重「落葉歸根」。若流放到異地客死他鄉,對於他們而言,不僅是肉體上的死亡,更是一種心靈打擊。

例如,清代著名流放地「寧古塔」,地處偏遠且環境惡劣。明末清初詩人吳兆騫曾被流放至此,並在著作中描述當地的極端氣候:「寧古寒苦天下所無,自春初到四月中旬,大風如雷鳴電擊,五月至七月陰雨不斷,八月開始大雪紛飛,九月初河水盡凍。」這些惡劣的條件使許多犯人曾動過逃跑的念頭。

為何犯人不敢逃跑?等待大赦成關鍵

儘管環境極為惡劣,大多數犯人仍選擇不逃回家,主要原因之一是他們相信未來會有「大赦天下」的機會。以唐朝為例,《唐律疏議》明確規定,若犯人在流放期間遇到皇帝大赦,他們就可以合法返回原籍。這讓犯人們有了堅持下去的理由,因為只要熬過一段時間,便有可能重獲自由,回到家人身邊。

此外,在唐肅宗之後,對流放犯人的態度變得更加溫和,大赦的次數也越來越頻繁,這也讓大多數流放的犯人選擇忍耐,而非鋌而走險。相比逃跑後可能面臨的嚴懲,等待大赦顯然是更穩妥的選擇。

儘管古代並沒有現代的監控技術,抓捕逃犯並不容易,但在那個強調地緣和家族關係的時代,犯人如果逃回家鄉,很容易被當地的親族或官府發現。除非犯人逃到無人認識的地方,否則最終被抓回來只是時間問題。這使得逃跑的風險極高,不僅無法真正擺脫處罰,反而可能招致更嚴重的後果。

資料來源:《國家人文歷史》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