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銀行9月祭出第7波選擇性信用管制,堪稱史上最嚴管制措施。馨傳不動產智庫執行長、房產專家何世昌日前分享,位於台北市內湖區東湖國中周邊的新案成交單價落在每坪70萬元至80萬元,但附近卻有一處社區成交單價僅約30萬元至40萬元,遠低周遭行情,原因竟與公設比「灌得太兇」有關。住展雜誌發言人陳炳辰分析,北台灣10大迷你建案中,就有6筆在台北市,綜觀歷年百坪以下建案,台北市也占超過一半,來到50.1%,代表首都開發飽和、大型素地稀缺,小基地可通過危老方式整合、成本低,市場接受度也不錯,「只要地段佳,建商對小基地也有高度興趣。」
何世昌指出,東湖國中北側一帶因鄰近隧道,區段條件與生活機能相對較差,房價較便宜一些,周邊的新案成交單價落在每坪70萬元至80萬元。不過,東湖國中南側的社區「菁品」,歷史成交價每坪只有30萬元至40萬元左右,遠低於當地行情,主因應是該社區公設比超過50%以上,「有種買公設附房子的感覺。」
何世昌表示,查看實價登錄後發現,若不含車位,該社區每戶權狀坪數約35.87坪,主建物面積更只有14.88坪,主建物占建物權狀總面積比例僅約41.47%,「難怪賣相不佳、賣價也極低。」
觀察市場上建案的銷售經驗,何世昌說明,一般消費者可接受的公設比通常為30%至35%,台北市與高雄市的購屋者接受度可能會稍高2%至3%。然而,一旦住宅建案的公設比超過40%,消費者的接受度會急劇降低,建案銷售的困難度會明顯增加,成交單價也不易提高。
何世昌認為,建商在規劃建案時,仍需回到消費者的實際需求面,倘若公設比「灌得太兇」,時常會賠了夫人又折兵,最終淪為降價求售的窘境,得不償失。
責任編輯/林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