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2025)年4月,台北市推出「營業用共用臨停區」,為復康巴士、長照接送車、計程車與貨車提供24小時的臨時停車空間。此政策初衷是為了紓解特定車種的停車需求,但推行後卻頻頻出現違停問題,市議員柳采葳多次呼籲市府應加強科技執法。根據「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第56條第1項第9款規定「停車時間、位置、方式、車種不依規定」可處新台幣600元以上1200元以下罰鍰。
違停情形嚴重 占用成常態
柳采葳指出,共用臨停區目前亂象叢生,士林區、中山北路等地的臨停區10分鐘內即發生6起違停事件,包括普通汽車與機車的佔用現象。大安區、信義區及大同區的多處臨停區也常常被占用,導致復康巴士和計程車司機間的爭位情形加劇。然而,市府對於違停的取締力度並不強,根據數據,今年4月至9月12日期間,北市僅開出13張違停罰單。
臨停區告示不顯眼 民眾容易誤停
柳采葳認為,違停的根本原因在於共用臨停區的標示不夠顯眼,許多臨停區的牌面設在高處或紅綠燈上,難以引起駕駛人的注意,導致許多民眾不了解這些區域的使用規定,進而誤停。她強調,應重新設計標示並加強宣導,讓民眾更清楚瞭解共用臨停區的用途與規範。
科技執法呼聲高 市府將擬定計畫
為解決違停亂象,柳采葳主張應新增智慧停車柱,透過科技手段進行即時監控與取締違規。市交通局回應,已開始在部分地點試行設置智慧停車柱,並預計三個月內完成評估報告,未來若違停情況嚴重,將會加強此類科技執法。此外,交通局長謝銘鴻也指出,市府將進一步檢討共用臨停區的設置成效,並計劃增加50處臨停區,以滿足需求。
臨停區供不應求 長照車輛受影響
除了違停問題,共用臨停區的數量不足也是一大挑戰。目前,台北市的長照、身障與照顧機構多達351家,但其周邊的共用臨停區僅有15處,供需不平衡的情況導致許多復康巴士無處可停,甚至被迫違停。市府表示,未來將優先在醫療院所與長照機構周邊設置更多臨停區,以解決此類問題。
持續擴大設置臨停區
交通局進一步表示,共用臨停區作為一項創新政策,未來將根據需求逐步擴大設置,目標在今年內新增至100處。市府也計劃與地方單位合作,若里辦公室或醫療院所提出需求,市府將派員勘查適合的地點進行設置,並透過宣導與執法並行,減少違規現象,讓公共服務車輛能有更便捷的停車空間。
責任編輯/梁溶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