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是愛情的昇華,但婚後的日常生活、家務瑣事,尤其財務,夫妻雙方最好婚前就能「透明溝通」,以減少爭端,進而同心實現家庭夢想,其中最需溝通的議題如下:
1.討論財務計畫:包括購屋、子女教育、長輩孝養金、投資與退休等,依實現時間制定長期與短期的財務計畫,並討論彼此在各計畫的分擔比例等。
2.設立共同帳戶:可以保留私人帳戶,設立共同帳戶。共同帳戶可用來支付家庭共同開銷,也讓雙方履行家庭責任;保留私人帳戶則可維持個人的經濟獨立,避免在某些個人開銷上產生不必要的衝突。
3.尋求專業財務建議:為了更好管理婚姻中的財務,可藉助財務顧問的專業,就雙方的收入、支出、投資等狀況,請顧問提供客觀且周全的計畫,以穩健地積累財富,並應對可能的風險。
另外,在社會文化變遷下,離婚率增加,以台灣而言,每年離婚數占結婚數逾4成。筆者接到離婚的財務諮詢也愈來愈多,因此也對如何防範財產分割風險,提供以下的建議:
1.訂立婚前協議:內容沒有違反公序良俗或法律強行規定等情形的前提下,雙方可在婚姻關係成立前,就立協議書來約定婚後各項權利義務,以及若一旦離婚,財產要如何分配。婚前協議不僅可以保護雙方在財產分割上的權益,還可以避免因離婚過程中產生的額外爭端和訴訟而傷神。
2.選定財產管理方式:依《民法》規定,夫妻對於財產的管理與使用方式,分為法定財產制與約定財產制,其中約定財產制又可細分為共同財產制與分別財產制。如果用法定財產制,不必訂契約,也不必聲請登記。如果用約定財產制,要訂契約,並要向法院聲請登記。通常父母資產較多者會傾向讓孩子先約定分別財產制,未來離婚配偶沒有權利執行夫妻差額分配請求權,但也有遇過未婚夫覺得被污辱的負面情緒,導致婚期延宕。因此若在交往中已知雙方的價值觀與財務狀況,也要告知未來的財產約定制度,以避免爭端。
在婚姻中,保持個人資產與共同資產的清晰界限至關重要。保留好個人財產的清晰紀錄,比如婚前贈與、繼承財產等,有助於防止未來出現資產混淆的情況。再者,建立風險預防機制,避免高風險投資、善用保險保護資產,或設立信託基金來保障子女的未來,夫妻才能夠在婚姻中建立更深的信任和合作基礎,並且在面對可能的挑戰時保持良好的心態和共同扶持的能力。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Smart智富,未經同意不得轉載。
撰文/吳易燁,國際認證理財規畫顧問(CFP®)、台灣理財規畫產業發展促進會理事
責任編輯/周岐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