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結來說,體感溫度不僅僅是依據氣溫計算的,它受到多種環境因素如濕度、風速、日照以及人體代謝率的影響,這些因素相互作用,使得人體的熱感知和實際氣溫之間存在差異。
體感溫度計算方法?
根據中央氣象署指出,體感溫度採用的是R.G.斯戴德曼(R. G. Steadman)在1984年發表的《體感溫度的通用公式》(A universal scale of apparent temperature)。
體感溫度 = (1.04 × 溫度) + (0.2 × 水氣壓) — (0.65 × 風速) — 2.7
此外,溫度以攝氏為單位、風速以公尺/秒為單位。水氣壓的單位為百帕。
水氣壓=(相對濕度/100)× 6.105 × exp【(17.27 × 溫度)/(237.7 +溫度)】
這個公式描述的體感溫度計算方法,以氣溫為基準,會受到濕度和風速的影響,更符合人體實際感受的數值,且無論是冬天還是夏天都能適用。
1. 濕度對體感溫度的影響
當濕度增加時,空氣中水蒸氣的濃度上升,使得汗水不容易蒸發。人體無法有效散熱,這會讓人感覺到比實際氣溫更熱。尤其在炎熱的夏季,當濕度較高時,即使氣溫並不特別高,人體也會感覺到悶熱和不舒適。
2. 風速對體感溫度的影響
風速增強時,會加速皮膚表面汗水的蒸發,從而促進熱量散發,降低體感溫度。在炎熱的天氣中,風速較高時會讓人體感覺較為涼爽。而在寒冷的冬天,風速增強則會讓人感覺更冷,因為風會帶走皮膚表層的熱量,從而加劇寒冷的感覺,這就是為什麼寒冷的風會讓人覺得更冷的原因。
體感溫度對照表
體感溫度該如何查詢?
氣象署官網都會有近一周的氣象預報,除了一周溫度曲線外,也提供體感溫度的預報供民眾參考,建議民眾要出門前可以參考數據,在穿衣出門。
氣象署天氣預報:https://www.cwa.gov.tw/V8/C/
資料來源:《林老師氣象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