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促進多元性別友善的醫療環境,衛福部於去年12月公布「LGBT+民眾醫療照護參考指引」,其中規定未滿18歲的青少年,若有性別認同適應困難,經專業團隊評估後可考慮進行變性手術。
未成年跨性別手術:性別認同適應的困難可考慮
指引強調,醫療機構在進行變性手術前,需向病人或法定代理人說明手術的風險及成功率,並取得同意書。針對未成年的情況,指引中規定,12歲以下的兒童不應進行非緊急且不可逆的性別手術,除非經專業團隊評估後認為有癌變或生理機能障礙等情形。對於12歲至18歲之間的青少年,如果存在性別認同適應的困難,也必須經過專業團隊的嚴格評估才能進行手術。而18歲以上的患者則需要經過詳細的專業評估後,才能進行變性手術。
此外,專業團隊應包括內分泌科、外科、泌尿科及精神科等專業醫師,並設有染色體檢驗實驗室,以確保醫療的專業性和安全性。這項指引旨在改善醫療服務的性別敏感度,讓多元性別民眾能夠在無歧視的環境中獲得適切照護。
未成年議題引關注:後悔了怎麼辦?
該指引的推出引發了社會各界的關注和討論。部分婦女團體質疑,若未來兒童或青少年因為過早接受手術而後悔,是否醫生應負起責任。此外,也有專家指出,青春期的青少年性別認同尚未完全明確,過早進行手術可能會帶來不可逆的風險,且相關的法律和醫學資源仍需要更完善的配套措施。
然而,支持者認為,這一指引是進一步保障跨性別者權益的重要步驟。跨性別族群面對的醫療障礙與困難已久,這些指引有助於提升醫療服務的敏感度,確保病患能夠在尊重其性別認同的基礎上獲得所需的醫療照顧。